題目:
1.主觀題(20分)
用文字說明中學選址的過程,並說明分析過程中所用的空間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2.主觀題(10分)
計算目標區內道路網的密度。(數據框1)
3.主觀題(20分)
對roadnet里的道路數據進行質量檢查要求道路數據不能有懸掛點、不能有偽結點、不能相交或內部接觸(提示:建立地理數據庫將待檢查的數據導入,在數據庫里建立拓撲檢查),將修改拓撲錯誤后的道路數據導出名為"roadshp"的矢量數據。(在數據框2內完成操作,要求有目錄截圖、內容列表截圖、修改錯誤后拓撲截圖)
4.主觀題(20分)
查詢士地使用類型除了“E"之外的所有地塊,並對結果按土地使用類型進行匯總,匯總的屬性表中包含各土地使用類型的地塊數量、最小面積、最大面積和面積總和,並按照土地使用類型生成統計圖(統計圖名稱為“土地利用類型統計圖",帶有圖例,橫軸為土地利用類型,縱軸為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個數顏色為經典柱狀圖選擇3D效果)。(數據框3)
5.主觀題(30分)
利用全國行政區數據和2019年全國各省人口數據(),制作"2019年全國人口分布圖”專題圖,人口數據保留一-位小數,人口數據按自然間斷點法分為5級,用紅色漸變色帶,分級色彩法,顯示人口分布情況。按蘭伯特等角割圓錐投影坐標系顯示.地圖。
(數據框4)
制圖要求(單位:cm):
1)出圖頁面,大小為20x18;
2)主圖固定比例尺1:3000萬,南海附圖固定比例尺1:8000萬;
3)主圖大小18x14,位置1x1.5,附圖大小2x3,位置19x1.5;
4)文字比例尺,大小寬度2,錨點在中心,位置9x0.5;
5)指北針,類型為ESRI指北針3,大小高度1.5,錨點在右.上角,位置19x15.5,掩膜3;
6)標題為“2019年全國人口分布圖”,字體華文隸書,大小36,地圖.上方居中顯示;
7)添加經緯格網,間隔為為10度。
答案:
1、
中學選址問題主要是,通過將幾個成本柵格,按權重進行疊加運算,選出適宜的學校地址,涉及到的空間分析方法主要有距離分析、柵格計算(主要是坡度坡向計算等)、疊加分析等。一般過程如下:
提取坡度成本數據,用到的工具:【坡度】【重分類】
提取土地利用類型成本數據,用到的工具:【重分類】
提取學校成本數據,用到的工具:【歐氏距離】【重分類】
提取娛樂設施場所成本數據,用到的工具:【歐氏距離】【重分類】
計算學校選址適宜區域,用到的工具:【柵格計算器】(或【加權疊加】)
2、
2.1數據加載,如圖2-1
2.2對目標區和道路進行【相交】如圖2-2
2.3相交結果,如圖2-3
2.4對道路進行【線密度分析】,如圖2-4
2.5線密度分析結果圖,如圖2-5
2.6密度值見圖2-6
3、
3.1在目標文件夾,右鍵,新建,【文件地理數據庫】,命名為result如圖3-1
3.2新建要素數據集,如圖3-2
3.3導入到地理數據庫,如圖3-3
3.4新建拓撲,添加拓撲規則,如圖3-4
3.5拓撲驗證,如圖3-5
3.6拓撲錯誤如圖3-6
3.7修改拓撲錯誤,如圖3-7
3.8內容列表截圖,如圖3-8
3.9目錄截圖,如圖3-9
4、
4.1按屬性選擇,如圖4-1
4.2匯總,如圖4-2
4.3視圖,圖表,創建圖表,創建圖表向導,如圖4-3
4.4結果圖,如圖4-4
5、
5.1打開文件2019年全國人口數據.xlsx,另存為2019年全國人口數據.xls
5.2加載數據,如圖5-2
5.3右鍵,連接和關聯,連接,如圖5-3
5.4保留一位小數,如圖5-4
5.5分級色彩,如圖5-5
5.6出圖,如圖5-6
感謝群友提供的題目素材,若文中有所不妥、問題或更好的方法歡迎屏幕下方留言指正。
練習數據,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回復“練習數據001”,獲得數據。
掃碼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