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NAS ---- U-NAS4.0的基本安裝與基本使用


0. NAS相關概念知識

現在一般意義上的NAS就是網絡文件存儲服務。當前各大公有網盤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使用不太方便,所以如果家里有條件,想隨時存儲個人影像、文件等等各類資料,個人推薦還是可以搞一個NAS的。NAS當然有直接的產品,比較知名的就有群暉、威聯通等等,不過價格嘛(很多人都稱他們是賣軟件附送硬件的),所以也有很多專門搞軟件的,比如有freeNAS、openmediavault等等,也有接下來將要介紹的U-NAS。
這些硬件軟件一起主要提供的服務就是:

  1. 文件共享,類似windows下的網上鄰居共享目錄 (最基礎的應用)
    1. samba服務
    2. nfs服務
    3. ftp服務(現在一般不推薦啦)
    4. webdev服務
  2. 受控的文件目錄同步備份支持(一般采用插件或者附加程序提供)
    1. rsync
    2. u盤同步備份
    3. 結合各類客戶端實現數據同步備份(比如手機APP之類)
  3. 其他一些附加功能(高級功能)
    1. 媒體文件處理支持
    2. 個人網站等等
    3. 虛擬機支持
    4. Docker
      …..

總之一句話,NAS主要就是一種計算機應用服務,主要提供文件共享服務,在此基礎上依據硬件能力和軟件支持可以開發更多的功能和應用。
由此可見NAS需要:

  1. 計算機硬件(可以是普通的X86架構的PC,也可以是ARM架構的計算機——如單板計算機系統)
  2. 需要提供相應服務的系統環境(軟件)

個人DIY的NAS系統現在主要基於普通X86架構的PC,建議采用低功耗的系統以便於長期運行。

1. U-NAS 相關介紹

U-NAS 是國產廠商萬由電子基於Debian定制封裝的專用於X86架構的NAS系統,並把它免費提供出來(該廠商同時提供完整的軟硬件集成產品,有需求的也可以直接購買)。
要安裝U-NAS硬件上需要如下的准備

  1. 一台普通的PC環境
    1. 主板,最好能支持多個SATA接口以方便接入更多硬盤(影響數據硬盤能安裝的數量),或者有交換的擴展能力,必須帶高速網口(沒有網口怎么算NAS)
    2. CPU(建議小功耗的),有的是被主板集成的,CPU能力會影響應用體驗,需要支持64位的,因為U-NAS當前只提供64位的版本(其它NAS有提供32位,甚至ARM架構的)
    3. 內存條(和主板匹配),容量其實大於512MB就可以體驗基本功能,但如果有其它需求,當然是越大越好
    4. 一塊小容量的磁盤(建議ssd類盤)或者高速U盤用作系統盤,這塊盤的空間只能用於系統,不能存儲數據,所以沒必要多大,大於4G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完全足夠的。
    5. 電源(既要保證基本系統供電,也要滿足為后續數據磁盤供電)
    6. 機箱及硬盤安裝托架 ,其中硬盤安裝位關系到數據硬盤能安裝的數量
    7. 顯示器(可選的,可能安裝時會短時用到,不是必須的,因為大多數操作其實可以網絡操作)和鍵盤(可選的,如果機器能夠自動從安裝鏡像盤啟動其實可以不接,個別計算機需要接上鍵盤才能正確開機則為特例)
  2. 用於安裝時使用的U盤(大於1G就夠,和用作系統盤的U盤不是同一個)或者光盤(需要配套光驅)
  3. 若干用作數據存儲的硬盤(容量隨自己需要,后期也可以調整)
  4. 另外的電腦或者手機(安裝上U-Finder)方便進行配置(如果有顯示器)

這里淘汰的計算機(包括筆記本——雖然磁盤擴展能力可能不足)都滿足要求,起碼可以用作DIY體驗。

軟件上的准備:

  1. 下載官方的U-NAS4.0 光盤鏡像(光盤鏡像不到500MB)
  2. 把光盤鏡像寫入一個安裝用U盤(可以采用Win32DiskImager工具),或者刻錄入光盤

2. U-NAS 的基本安裝

  1. 搭建起基本安裝需求PC,只需要主板、CPU、內存條、電源和系統盤(磁盤或者U盤),注意,不要安裝上數據磁盤!!!
  2. 接入系統安裝鏡像盤(U盤或者帶光盤的光驅)
  3. 接入網線(需要連上能支持DHCP分配的路由器)聯網
  4. 開機配置為從安裝鏡像盤啟動(這一步可能需要本地顯示器)

下面是具體的一些安裝界面

  1. 安裝盤正確啟動狀態,按一下回車就開始安裝
    安裝盤正確啟動界面
  2. 對多網卡的情況,會出現選擇網口聯網的界面(默認是第1個網口)
    網口選擇
  3. 整個安裝過程如果是單網卡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安裝完成后的界面為
    安裝完成的界面
    其中顯示的ip地址,這里的ens18:192.168.10.191中的192.168.10.191就是可以遠程配置的ip地址。
    至此基本安裝完成。

3. U-NAS的基本配置

關閉基本安裝完成的計算機,取下安裝鏡像盤,安裝上數據磁盤,從新啟動計算機系統。
如果有顯示器,還是可以看見IP,就可以直接在同局域網內計算機(手機)瀏覽器中輸入IP地址打開設置UI,如果沒有顯示器,則安裝U-Finder工具,查找出U-NAS的IP,或者通過路由器查出IP,再打開瀏覽器。

  1. 基本登錄界面
    登錄界面
    默認的用戶名是:admin,密碼是password
  2. 登錄后界面
    登錄后界面
  3. 首先打開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
  4. 進行密碼修改
    密碼修改
  5. 進行系統升級
    系統升級
  6. 網口配置(建議配置為靜態IP)
    ip配置
    網口配置
  7. 如果所有數據盤都是新盤,對初次使用用戶,建議先安裝”一鍵配置”app后使用一鍵配置app進行配置,如果數據盤上已經有數據,則 一定不要采用一鍵配置!!!,否則所有數據都會不可恢復的損失。
    磁盤配置有很多很多方案,最簡單的就是直接掛載上去,里面還有包括RAID配置,邏輯卷管理,這里因為太復雜了,就不再介紹,推薦新手找塊新盤,用一鍵配置。
    此外這里單獨提一下共享文件夾,所有的民用NAS系統都有這個概念(或類似概念),其實就是設置可以共享出來的目錄,在U-NAS中也是如此,其實就是在已經掛載的磁盤分區上建立子目錄。
    共享文件夾
    因為U-NAS默認有關聯設置,所以所有的共享文件夾不專門配置,默認就提供了所有已打開的共享類服務(包括samba、nfs、webdav和ftp)
  8. APP管理器,這里可以安裝和打開、配置各種官方app
    app管理器
    在這里你可以選擇各種app安裝和使用,因為APP過於豐富,本文就不詳細介紹啦。
  9. 終端的使用,對於沒有配置顯示器的環境,又需要用命令行進行一些調控,可以應用默認的web shell終端
    終端的打開
    點擊里面的啟動就會新開一個瀏覽器標簽(窗口),打開一個web shell界面,如圖
    登錄shell
    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這里用的admin用戶,登錄后如圖
    shell登錄后
    這里就可以像有顯示器終端一樣進行各種命令行的操作啦。

至此,最最基本的U-NAS安裝其實已經完成,已經可以局域網內體驗文件共享服務啦,比如在windows下的文件管理器地址欄中按\\NASIP地址格式輸入,登錄后就可以訪問通過samba服務共享出來的目錄啦。
samba訪問 win32

4. 管理界面下文件瀏覽管理

為了方便在管理界面下進行文件管理,U-NAS還提供了一個web文件瀏覽器工具U-File Explorer
點擊基本快捷菜單(最左上角)應用菜單
打開
菜單選擇
U-File Explorer
Explorer
在這里,可以隨意的進行瀏覽、調整等等。

5. 基礎遠程訪問U-anywhere應用配置

U-NAS免費提供了U-Anywhere工具方便遠程提供內網穿透的訪問服務,相關配置如下:
它在基本快捷菜單或者左下角開始菜單中都可以打開(這里演示開始菜單)
開始菜單打開
中的u-Anywhere
u-Anywhere
依據提示進行登錄(如果沒有賬戶需要新注冊)
登錄
登錄后登錄后的U-Anywhere
在我的U-NAS域名處填入一個自己喜歡且不沖突的名字(假如這里填入的是icxbk),就可以遠程進行訪問(比如icxbk.myunas.com)

6. 結語

本文介紹了最最基礎的U-NAS安裝和簡單的使用介紹,更多的功能還需要你去發掘。一些高級的內容隨后可能用其他文章進行介紹。

 

 

出處:https://www.icxbk.com/article/detail?aid=113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