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蟲中的User-Agent 使用與作用


原文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9731572

  • User-Agent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User-Agent中文名為用戶代理,簡稱 UA,它是一個特殊字符串頭,使得服務器能夠識別客戶使用的操作系統及版本、CPU 類型、瀏覽器及版本、瀏覽器渲染引擎、瀏覽器語言、瀏覽器插件等。網站可以通判斷 UA 來給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瀏覽器發送不同的頁面,對於爬蟲來說,UA就是標明身份的第一層標識。

以谷歌瀏覽器為例,Chrome的User-Agent為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70.0.3538.102 Safari/537.36

  

快速獲取瀏覽器的User-Agent的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在地址欄中輸入:about:version即可,如下圖所示:

 

 

當我們使用爬蟲請求網頁時,我們不偽裝請求頭,以為例,使用requests的GET直接請求,得到如下結果:

可以看到,User-Agent直接顯示為requests的版本號,接下來我們加入User-Agent試試。

很清楚的看到,User-Agent已經被替換成瀏覽器的標識了,而我們使用爬蟲時也大多會帶上這個請求頭,但這只是一個User-Agent,也很容易被網站通過相同瀏覽器頻繁訪問而識別為爬蟲程序,所以一般通過使用多個User-Agent隨機調用的方式,避免一個請求頭長時間訪問。

使用random的方式隨機調用headers_list中的User-Agent,可以有效避免同一個請求頭訪問網站,但每次使用時,還需要自己尋找各種瀏覽器的User-Agent,再將其復制過來,顯得有些麻煩,這個時候我們另尋他法,有一個第三方庫恰好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fake-useragent

安裝方法和其他第三方庫一樣,pip install fake-useragent即可。

使用方法也十分簡單,導入類中的UserAgent類,然后在使用random方法就可以獲得一個User-Agent了,還支持指定瀏覽器的User-Agent功能。

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站看到fake_useragent庫里面所提供的這幾款瀏覽器的User-Agent,如圖:

可以看到fake_useragent提供了很多User-Agent,所以我們在使用隨機User-Agent的時候,不用擔心重復的問題了。當然User-Agent只是第一步,基本上大家在寫爬蟲的時候都會帶上請求頭,配合上ip代理使用的話,爬蟲的偽裝能力就會大大增強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