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三種注入方式


spring在創建對象之后,為對象注入值的時候,三種注入方式:
1.getter/setter注入
a.類中的屬性,必須有getter/setter方法;
b.在bean中,通過property來完成對響應屬性的注入;
在注入時,如果注入的單個值,就是用value,其他(比如對象)就使用ref

2.構造注入
a.要求類中,必須有對應的構造方法存在(可以沒有getter/setter方法);
b.要按照構造參數的順序,利用constructor-arg標簽,逐個為參數注入;
在constructor-arg標簽中,也可以添加一些屬性;
index:注入到第幾個參數中,從0開始數;
name:注入到指定名字的參數中;
type:注入到指定類型的參數中;

3.p命名空間注入
a.要求類,必須有getter/setter方法
b.在spring配置文件中,添加命名空間: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c.在bean中,通過p:屬性的方式來完成參數的注入
如果注入的是單個值,那么注入格式為:p:屬性名="值"
如果注入的是對象,那么注入格式為:p:屬性名-ref="對象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