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延,時延帶寬積,RTT與利用率


筆記基於王道計算機網絡

一,時延

1.時延:數據(報文,分組,比特流),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延遲或遲延,單位為s

2.時延有四類,一般所求為總時延

<1>發送時延:這個在主機內部進行,從發送分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最后一個比特發送完所需時間。也就是主機剛好把比特流完全推送到鏈路上所需時間。發送時延=數據長度/信道帶寬,可類比於運動學中速度計算公式,順帶一提,高速鏈路指的是發送時延低

<2>傳播時延:取決於電磁波傳播速度與鏈路長度,此時數據在鏈路上傳播,比特以電磁波為載體,所以傳播時延=信道長度/電磁波速度

<3>排隊時延:等待輸入/出鏈路可用,數據傳輸到路由器的時候,先進入緩沖區,此時延為數據等待路由器處理完其他數據所花費的時間

<4>處理時延:等路由器開始處理數據時,得檢錯,並且看數據該發往哪里,此所用的時間為處理時延,然后處理完后,嘿,兄弟,你前面還有數據嘞,還得有個排隊時延

二,時延帶寬積

1.時延帶寬積(bit)=傳播時延(s)✖帶寬(b/s),表示某鏈路現有多少比特,類似於流量(水的那種),一秒流多少,流了幾秒

2.時延帶寬積又稱以比特為單位的鏈路長度,信道中容納了多少比特,emmm,一根管子裝滿水,水量你知道,橫截面你知道,多長也就知道了

三,往返時延RTT

1.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確定(接收方收到數據后立即發送確定)共經歷的時延。emmm,拿神經反射舉例,我扇了某人一巴掌,從他接收到該信號到向我作出反應所需時間為RTT

2.RTT越大,收到確認前,可發送數據越多,扇巴掌舉例,他反應越慢,你就可以.......

3.RTT=往返傳播時延(傳播時延✖2)+末端處理時間(有時會忽略或題目中給出)

四,利用率

1.信道利用率=有數據通過時間/(有+無數據通過時間)

2.網絡利用率:為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3.利用率越接近於1,時延急劇增大,信道利用率越高,類似於公路中車輛越多,越容易堵車唄

 

多雲,雷陣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