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通信協議
- 是一種網絡通用語言
- 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件體系結構的互聯網所提供通信支持
- 網絡上各台計算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
- 雙方實體完成通信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約定
- 數據單元使用的格式
- 信息單元信息與含義
- 信息發送和接收的時序
-
通信協議三要素
- 語義
- 語法
- 時序
-
TCP/IP模型的主要協議
- 應用層:FCP、HTTP、SMTP、DNS
- 傳輸層:TCP、UDP
- 互聯網層:IP、ICMP、ARP、RARP
-
HTTP協議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
- 服務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協議,www上應用最多,基於請求/響應【客戶端/服務器】的無狀態協議
- 應用層,默認端口80
- 特點:
- 簡單快速,靈活:允許傳輸任意類型的數據對象
- 無連接:每次連接就處理一個請求,處理完斷開【無持續】Eg.打開百度網頁,先請求連接。(不是不連接是不保持連接)
- 無狀態:對處理事物沒有記憶能力
- Eg.有狀態:
- A:中午吃啥?
- B:大盤雞
- A:味道怎么樣?
- B:還不錯
- 無狀態:
- A:中午吃啥?
- B:大盤雞
- A:味道怎么樣?
- B:??啊?什么味道?
- Eg.有狀態:
- URI:統一資源標識符
- URL:https://www.baidu.com/統一資源定位器,不但標識資源(URI),還是指定如何定位資源
- 請求方法 GET POST
- 響應狀態:200 400 401 403 404
-
HTTPS/SSL/TSL協議
- https:http+ssl/tal 加密傳輸
- 一般認為工作在應用層,也有人說是傳輸層,是因為傳輸的是加密過的
-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層
- 對http傳輸數據進行加密
- TSL: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傳輸安全協議
- SSL的繼任者,升級版,或者叫標准化版
- https:http+ssl/tal 加密傳輸
-
應用層其他協議:FTP,DNS,TELNET,SMTP/POP3
- FTP
- 默認端口:20
- 兩個模式
- 主動模式Active Mode: 也叫 Port模式,Standard 模式: 服務器發起數據傳輸
- 被動模式Passive Mode: 也叫 PASV 模式,Passive模式: 服務器被動接收數據傳輸
- DNS
- 提供域名解析服務,把域名解析成IP
- 默認端口:53
- SMTP/POP3
- 郵件收發協議
- SMTP: 發送郵件協議,默認端口是25
- POP3:接收郵件協議, 默認端口110
- Teknet
- 遠程終端控制協議
- 默認端口:23
- 明文,不安全,已被SSL替代
- FTP
-
TCP/UDP
- TCP
- 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協議<傳輸之前先建立連接,完成后斷開連接>
- TCP三次握手開始:傳遞數據之前
- C->S:聽得到嗎?
- S->C:聽到了,聽得到嗎?
- C->S:聽到了
- 連接建立
- TCP結束連接前,四次揮手
- C->S:我話講完,我不說了
- S->C:好,曉得的了
- S->C:我話也講完,要掛了
- C->S:好,掛了
- UDP
- 提供的是非面向連接的、不可靠的數據流傳輸
- UDP在傳輸數據前不用在客戶和服務器之間建立一個連接,且沒有超時重發等機制,不保證數據按順序傳遞,故而傳輸速度很快
- Eg. 郵件發送,視頻直播,QQ消息等,只需要知道對方地址,不管對方是否在線接收
- TCP/UDP區別
- TCP是面向連接的服務,先建立連接再傳輸數據,之后再斷開連接。 UDP是無連接的服務,不需要事先建立連接,直接發送數據;
- Tcp保證數據的正確性,Udp可能丟包 eg.視頻直播選標清比高清就是少了數據包。
- Tcp 傳輸速度慢,Udp速度快
- TCP
-
IP/ICMP
- IP協議
- ipv4、ipv6
- 網絡位主機位前三位
- ICMP
- ping [-t] [-a] [-l] ip :
- -t:不間斷連續ping, 手動結束 ctrl+c <不加-t,默認ping 三次>
- -l: 指定包含字節數<用多少字節去ping> 默認是32字節。
- IP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