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一次Linux服務器上的網站被別人在每一個文件夾下惡意注入了目錄和文件,由於項目的目錄太多,手動刪除費時費力,最后用Linux的命令批量刪除了注入內容。相關命令介紹如下:
遞歸批量刪除文件夾:
命令: find . -name svn -type d -print -exec rm -rf {} \;
說明:
(1)‘.’意思是從當前目錄開始遞歸查找;
(2) '-name svn' -name 指令是申明根據名稱查找,本例中是查找所有以 svn 命名的文件夾;
(3)‘-type d’ -type 指明查找的類型,本例中 指明查找的類型為目錄d;
(4) '-print' 輸出查找到的目錄名;
(5) '-exec' 是最主要的,后面跟對find到的目錄所要執行的命令,本例中的命令是遞歸刪除的命令 rm -rf ,然后是一對{},一個空格,一個\,最后是一個; 號。
遞歸批量刪除指定目錄下的文件:
命令:find /tmp/upload -name *.exe -type f -print -exec rm -rf {} \;
說明:
(1) ‘/tmp/upload’,指明在哪個目錄下查找;
(2) ‘-name *.exe -type f’,刪除已 .exe 結尾的所有的文件,本例中 f 指明查找的類型是文件。
Linux遞歸刪除文件命令
find . -name "*.log.*" -exec ls {} \; find . -name "*.log.*" -exec rm -rf {} \;
windows下遞歸刪除文件
dir /s *.log del /s *.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