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本質:
實例化對象不使用new,用工廠方法代替
將選擇實現類,創建對象統一管理和控制。從而將調用者跟我們的實現類解耦
詳細分類:
- 簡單工廠模式:用來生產同一等級結構中的任意產品(對於增加新的產品,需要修改已有代碼)
- 工廠方法模式:用來生產同一等級結構中的固定產品(支持增加任意產品)
- 抽象工廠模式:圍繞一個超級工廠創建其他工廠。該超級工廠又稱為其他工廠的工廠。
滿足OOP七大原則中的三個:
- 開閉原則: 一個軟件的實體應當對擴展開放,對修改關閉
- 依賴倒轉原則: 要針對接口編程,不要針對實現編程
- 迪米特法則: 只與你直接的朋友通信,而避免和陌生人通信
一、簡單工廠模式
舉一個客戶買車的示例(客戶自己不去new車(不用關心車怎么實現的細節),而是通過工廠生產車,減少硬編碼):
public interface Car{
void name();
}
public class Bench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name() {
System.out.println("奔馳車");
}
}
public class Baoma implements Car{
@Override
public void name() {
System.out.println("寶馬車");
}
}
//靜態(簡單)工廠模式
public class CarFactory {
public static Car getCar(String car){
if(car.equals("奔馳"))
return new Bench();
else if(car.equals("寶馬"))
return new Baoma();
else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CarFactory.getCar("奔馳");
car.name();
}
}
注:大多數情況下用的都是簡單工廠模式,這種模式仍有不足,如果再增加一輛車,則會修改CarFactory.java
的getCar方法,違反了開閉原則,我們應該擴展,不應該修改。
二、工廠方法模型
我們新建一個CarFactory的接口,然后為每種Car都建一個Factory類。這樣就可以使得每次新加入一種車時,只為這種車建立一個對應的工廠就行,不會影響到原來的代碼。
public interface CarFactory {
Car getCar();
}
public class BenchFactory implements CarFactory{
@Override
public Car getCar() {
return new Bench();
}
}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BenchFactory().getCar();
car.name();
}
}
優點:下次加入一種大眾車,只需要新建一個 DazhongFactory 就行,不會影響到別的工廠。
缺點:代碼量加大,管理復雜,結構復雜,實際業務一般使用簡單工廠模式
總結:不一定要符合設計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取舍
,只需要新建一個 DazhongFactory 就行,不會影響到別的工廠。
缺點:代碼量加大,管理復雜,結構復雜,實際業務一般使用簡單工廠模式
總結:不一定要符合設計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