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csdn.net/ZhongGuoRenMei/article/details/103639795
以5G波段為例,目前主要分為兩個技術方向,分別是 Sub-6GHz 以及高頻毫米波(mmWave)。其中Sub-6GHz就是利用6GHz以下的帶寬資源來發展5G,目前國內5G的初期建設已經確認使用這一頻段。可以見得終端最優的Sub-6GHz解決方案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國內市場5G商用。
毫米波就是波長在1~10毫米的電磁波,對應頻段為30~300GHz(30000Mhz~300000Mhz),我國運營商的5G頻段對應的都是厘米波,毫米波還未商用。
華為系5G芯片目前不支持毫米波,但我國三大運營商、歐洲國家及地區普遍采用Sub-6GHz頻段,僅有美國運營商AT&T使用了毫米波技術,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5G手機是用不上毫米波頻段的。
增加帶寬是增加容量和傳輸速率最直接的方法,5G最大帶寬將會達到1GHz,考慮到目前頻率占用情況,5G將不得不適用高頻進行通信。
3GPP針對5G頻段范圍的定義是在TS 38.104 “NR;基站無線發射與接收”規范中,這部規范確定了5G NR基站的最低射頻特性和最低性能要求(也可以從TS 38.101-1和TS 38.101-2獲得5G頻段信息)。5G NR包含了部分LTE 頻段,也新增了一些頻段(n50、n51、n70及以上)。目前,全球最有可能優先部署的5G頻段為n77、n78、n79、n257、n258和n260,就是3.3GHz-4.2GHz、 4.4GHz-5.0GHz和毫米波頻段26GHz/28GHz/39GHz。
3GPP 5G無線規范(38系列)官方地址:
http://www.3gpp.org/DynaReport/38-series.htm
3GPP針對5G頻段范圍的定義是在TS 38.104 “NR;基站無線發射與接收”規范中,這部規范確定了5G NR基站的最低射頻特性和最低性能要求(也可以從TS 38.101-1和TS 38.101-2獲得5G頻段信息)。
根據2017年12月發布的 V15.0.0版TS 38.104規范,5G NR的頻率范圍分別定義為不同的FR:FR1與FR2。頻率范圍FR1即通常所講的5G Sub-6GHz(6GHz以下)頻段,頻率范圍FR2則是5G毫米波頻段。
眾所周知,TDD和FDD是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兩大雙工制式。在4G中,針對FDD與TDD分別划分了不同的頻段,在5G NR中也同樣為FDD與TDD划分了不同的頻段,同時還引入了新的SDL(補充下行)與SUL(補充上行)頻段。
5G NR的頻段號以“n”開頭,與LTE的頻段號以“B”開頭不同。目前3GPP指定的5G NR頻段如下:
① FR1(Sub-6GHz)范圍內:
② FR2(毫米波)范圍內:
如上圖所示,5G NR包含了部分LTE 頻段,也新增了一些頻段(n50、n51、n70及以上)。目前,全球最有可能優先部署的5G頻段為n77、n78、n79、n257、n258和n260,就是3.3GHz-4.2GHz、 4.4GHz-5.0GHz和毫米波頻段26GHz/28GHz/39GHz。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知不足而奮進」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ZhongGuoRenMei/java/article/details/10363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