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主歌”“副歌”到底是如何定義的?為何如此命名?


 

科普文:“主歌”“副歌”到底是如何定義的?為何如此命名?

 

大家有沒有曾經覺得很困惑,就是為什么一首歌里面主歌要叫“主歌”,副歌要叫“副歌”?明明副歌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比較重要啊?為什么反而叫“副”呢?又或者是這些段落名稱你從來就沒搞懂過。

今天小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為什么很重要的副歌要叫“副歌“,也要順便一次教會大家所以的段落名稱。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曲式”的意思:曲式指的是歌曲的安排方式,比方說同一首歌我可以主歌副歌各一次就結束,也可以主歌兩次副歌唱三次,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介紹會有哪些常見的不同段落會用來作歌曲的安排。

我們為什么要先了解“曲式”呢?

第一、了解曲式之后你和其他人溝通可以更容易,就如我前面所說的,其實很多人是主歌副歌傻傻分不清楚的,所以像我還沒解釋曲式之前,我只能跟大家說“前面音比較低的段落”,或是“音比較高比較激昂的段落”,溝通起來其實不是那么方便。

第二、如果你了解曲式的話,不管在作曲、編曲或是改編的時候都會容易很多,這個部分在后面會再進一步說明。

 

 

副歌

 

首先幾乎每一首歌最基本的架構都有主歌和副歌,我們今天拿一首最近比較紅比較多人聽過的《說散就散》來作為例子進行說明,比較通俗易懂。里面最容易認出來的段落就是副歌,也就是歌詞“說不上愛別說謊,就一點喜歡。說不上恨別糾纏,別裝作感嘆。就當作我太麻煩,不停讓自己受傷,我告訴我自己,感情就是這樣,怎么一不小心太瘋狂。”的部分。

副歌通常是一首歌里面會重復出現,而且最被大家記得的段落,去KTV可能大家也只會唱這段。這個段落聽起來就很重要,到底為什么它叫做“副歌”呢?其實我們要看回這個詞的英文,副歌的英文是“Chorus”,原意是“合唱團、歌舞團”的意思,也有“異口同聲”的意思。在英文里這個段落會叫做“Chorus”,是因為早起教會的音樂或詩文,前面的段落可能會是一個人獨唱或是朗誦,后面則會是大家一起唱一起念的段落,就像是合唱團合唱一樣,通常這樣的段落會是一首歌里面最核心的段落,所以這樣的段落就叫做“Chorus”,因此中文翻譯的“副”歌應該是一個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結果,按照英文的意思“Chorus”應該翻譯成“復”歌,也就是很多人一起唱的段落,聽完后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副歌”這個叫法的由來呢?

 

主歌

 

在《說散就散》一歌中,“抱一抱,就當作從沒有在一起。好不好,要解釋都已經來不及。算了吧,我付出過什么沒關系。我忽略自己,就因為遇見你。”這部分就是主歌部分。主歌通常是一首歌最一開始鋪陳的段落,整體音樂會比較沒那么high。主歌的英文是“Verse”,有“詩句、押韻的文章段落”的意思。所以看回英文你就會發現它其實完全沒有“主”的意思,翻譯成“主歌”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前文所說的“復歌”誤翻譯成“副歌”,所以就慣性思維覺得相對於“副歌”的段落就應該叫做“主歌”。說起來真是中文音樂圈的一個翻譯災難啊!

解釋了最麻煩的部分之后,接下來我就按照《說散就散》這首歌的段落順序,把剩下的段落名稱介紹完吧。

 

前奏

 

首先,幾乎所有的歌都會有的“前奏”,也就是歌詞還沒出現之前的部分,這一段通常會是單純的樂器伴奏,作用是作為一首歌的開始,前奏的英文是“Intro”,或是“Introduction”,有“介紹、引言”的意思。

 

導歌

 

在“主歌”之后,“副歌”之前有一個“導歌”。就是“沒辦法,好可怕。那個我,不像話。一直奮不顧身,是我太傻。”這段。這一段的作用是為了在主歌之后,稍微有個轉折或是情緒的堆疊,好讓音樂可以更順暢地進入副歌。導歌的英文是“Pre Chorus”,“Pre”是“在...之前”的意思,所以直譯過來也就是“副歌前段”的意思。不過這段的叫法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直接被忽略掉,或直接歸為主歌部分。

 

間奏

 

接着在副歌結束之后有一個“間奏”。間奏通常也會是單純的樂器伴奏,作用是讓前一大段跟后面的段落有個區隔的段落,或是讓音樂稍微再平復一些。間奏的英文是“Inter”或是“Interlude”,“Inter”是“在...之間”的意思。

 

橋段

 

在間奏之后又再重復了一次主歌、導歌和副歌,而在第二次重復的副歌之后有一個“橋段”。就是“別后悔,就算錯過。在以后,你少不免想起我,還算不錯。當我不在你會不會難過,你夠不夠我這樣灑脫。”橋段的旋律通常跟前面出現過的旋律會不一樣,它的作用通常是讓整個音樂又有再一次的轉折。“橋段”的英文是“Bridge”,“Bridge”有“橋梁、過渡”的意思。

 

尾奏

 

在橋段之后又回到了副歌,在副歌之后就剩下最后一小段——尾奏。通常尾奏也會是純樂器的伴奏,目的是要為這首歌做結尾,尾奏的英文是“Outro”,里面的“Out”就是“出去、在外面”的意思。

以上就是你在所有流行歌曲里面可能會遇到的歌曲段落。

 

整理一下《說散就散》整首歌的曲式:

了解曲式之后你要作曲、編曲、改編是比較容易的,是因為你可以重新排列這些段落的組合。比方說你今天想要翻唱《說散就散》,但是又不想跟原曲一模一樣,我可能就可以前奏之后唱主歌,之后就直接接到副歌不唱導歌,副歌之后再唱一次主歌然后就就結束:

或者是一開始先唱一次比較慢的副歌,然后再唱主歌、導歌跟副歌然后就結束:

所以《說散就散》原曲的安排,其實是稍微比較完整的曲式。有些歌曲可能是沒有前奏的,比方說鄧紫棋的《泡沫》,直接起來就人聲進入主歌;有些歌可能前奏完之后是先進副歌的,比方說王力宏的《飄向遠方》;有些歌的橋段可能是在第一次副歌之后就出現的,比方說周湯豪的《帥到分手》。

看完小墨的科普之后,大家對於曲式對於主歌副歌的叫法有沒有比較清楚呢?

 

作者:墨海尋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