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TP的不足之處?
1,鏈路故障后,鏈路收斂時間過長。有30s和50s(等20s計時器超時)的情況。
2,連接終端用戶的鏈路也要進行生成樹計算,需要等待30s才能進入轉發狀態。其實連接終端的鏈路不會出現環路,所以沒有必要進行STP計算和等到計時器超時。
3,STP的拓撲變更機制復雜,效率低下。
先由變更點朝根橋方向發送TCN
收到TCN的上游交換機回復TCA消息進行確認
TCN到達根橋后,再由根橋發送TC通知設備刪除MAC地址表項
STP的Flags位里只有Bit7和Bit0能用
RSTP的bpdu報文中的Flags位全部用上
Q.RSTP對STP的改進?
1,報文格式改變。RSTP的bpdu報文中的Flags位全部用上
2,bpdu類型:
0X00表示 配置BPDU
0X80表示TCN BPDU
0X02 表示RST BPDU或者MST BPDU
3,RSTP定義了兩種新的端口角色:備份端口(Backup Port)和預備端口(Alternate Port)
這兩個端口都是阻塞的。BP端口是DP端口的備份,AP端口是RP端口的備份。
4,RSTP的端口狀態只有三種:
Discarding,Learning,Forwarding
Q.RSTP收斂快的秘訣?
1,STP:根橋根據Hello Timer規定的時間間隔發送配置BPDU報文,其他非根橋設備在收到上游設備發送過來的配置BPDU報文后,才會觸發發出配置BPDU報文。
RSTP: 在拓撲穩定之后,無論非根橋設備是否接受到根橋傳來的配置BPDU報文,非根橋設備都會仍然按照Hello Timer規定的時間間隔發送配置BPDU,該行為完全由每台設備自主進行。
2,RSTP中,當發生鏈路故障或根橋失效,交換機在3個Hello Timer規定的時間間隔(6s)內沒收到上游發來的RST BPDU,就會重新選舉。而STP中要等20s
3,P/A機制(Proposal提議 /Agreement同意)
目的:使一個DP端口快速進入轉發狀態
條件:兩台交換機設備之間鏈路必須是點對點的全雙工模式
且須在DP端口和RP端口之間才能發生P/A機制
Q.次等BPDU處理機制?
這里的步驟2中SWC會預留一份SWA的BPDU報文,收到SWB以自己為根橋的報文后,SWC會把A的報文拿出來發給B。
Q.邊緣端口的引入有什么好處?
幫助終端用戶直接進入轉發狀態,不經歷時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