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流量這么大,為什么你視頻的播放量總停在500左右?


[作者:DeepLearningStack,阿里巴巴算法工程師,開源TensorFlow Contributor]

今天說說產品相關的東西。因為實際需要,也是興趣使然,我稍微仔細研究了下這個東西,確實很有意思。

 

自媒體時代,很多人都想借着流量做點什么,但是這條路是真的難。尤其是抖音,考驗的是面向算法和內容兩方面的運營能力。

兩種模式對比

 

我記得特別清楚,第一次發抖音的時候,拍的是一個桂林漓江的景色,剛發出沒多久其播放量就開始猛漲,我興奮不已。可是在幾個小時之后,播放量穩穩地停在了604這個數字上,就好像這個視頻從抖音上下架了一樣。

 

接下來的日子里,除了一段描述我本人考研狀元(考研數學145分)的視頻稍微火了一下(播放量19w),其他所有的視頻播放量,其平均值基本都500左右。

 

后來我做了調研,並且找到做類似產品的同學聊了聊,發現這和推薦的機制,以及推薦算法是有很大關系的。

 

我們把“為什么播放量均值總是停在500左右”留在后面解答。

 

同時為了引出推抖音的推薦機制,我決定還是以微信公眾號這件自媒體產品做個類比來詳細說明(之所以這么類比,是因為最近在做公眾號,所以比較熟悉)。

 

顯而易見,同樣是面向自媒體的產品,騰訊微信公眾號與抖音,除了在媒體形式上存在差異(文字和短視頻),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搜索與推薦的區別。

 

這么說也不本質。如果更本質一點,應該是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就這么一個交互上的不同,背后是差異化十分顯著的產品邏輯。

 

如果我們想關注一個公眾號,需要用戶主動去搜索或者掃其二維碼。當我們想推廣一篇文章的時候,也需要一些用戶主動地分享到朋友圈中。在這個生態圈中,所有的活動都需要用戶主動去參與。可以說,沒有主動性,悶死牢籠中,永無出頭之日。所以公眾號類自媒體特別依賴朋友圈,其實勉強解釋一下也覺得合理,你的圈子基本說明了你的“畫像”。

 

而抖音的玩法就很不一樣了,這是一款由算法深度參與且落地的產品。和一般的推薦機制相似,需要對用戶進行畫像。雖然你可能非常熟悉,但我還是要描述一下基本過程。

 

當我們注冊了抖音之后,在不斷滑動屏幕的同時,一些視頻會被動地推薦到我們的眼前。如果你在瀏覽過程中留下了一些“痕跡”,那么這些“痕跡”將會形成針對你本人的畫像,這個畫像就是你本人的描述。

 

有哪些東西算是你的“痕跡”?我總結至少有以下幾點:

 

  • 點贊

  • 轉發

  • 停留時長

  • 評論

  • 關注

  • 發表的視頻類型

其他隱性的肯定還有,但是上面的幾點基本能夠刻畫出你本人的喜好了。和一般的機器學習或者深度學習算法性質相同,數據量越大,訓練的結果就越好,你的畫像刻畫的就越准確。

 

當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畫像之后,視頻開始按照和每個用戶畫像的匹配度進行分發,也包括你發的視頻。

 

目前視頻推薦還是需要一些tag作為輔助信息的,它由用戶主動標記。在抖音上,tag以“話題”為名暴露給用戶,比如下圖中紅框標出的部分。(抖音可以互關一波哈)

 

 

“話題”對推薦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雖然一些例如卷積神經網絡的算法模型可以直接分析視頻,但整個計算過程既耗時又耗資源,不一定全量使用這種方法。另一方面,tag由視頻作者創建,他幾乎是最了解視頻內容的人,所以這個信息也相對可靠。

 

因此,要想推廣一個視頻,tag要認真甄選。

 

抖音的“闖關模式”

 

現在我們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為什么是500這個數字?

 

這是刻意指定的規則,我稱之為“闖關”模式,而且很多外部競品也在效仿這個方式。具體是這樣的,請看下圖。

 

 

上圖中所謂的摘除視頻,確確實實是從推薦系統中摘除了,幾乎不會有被動曝光的機會。但據說還有“挖墳”功能,意思大概是即使被摘除的視頻,也可能因為某些條件被觸發而復活推薦。

 

所以,播放量總維持在500的原因是——第一關沒過,且視頻被推薦系統摘除。

 

到底有多少關卡?據不可靠消息,關卡大概一共有這么幾個。

  • 第一關:流量300-500

  • 第二關:流量3000

  • 第三關:流量1.2~1.5萬

  • 第四關:流量10~12萬

  • 第五關:流量40~60萬,開始介入人工審核

  • 第六關:流量200~300萬,伴隨人工審核

  • 第七關:流量700~1100萬,伴隨人工審核

  • 第八關:流量3000萬級

 

過關門檻是什么?是根據用戶留下“痕跡”的統計指標設定的閾值。一般來說,這些指標的權重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完播率  >  點贊率  >  評論率  >  轉發率  >  關注率

 

而且比較可怕的是,這個周期非常短暫,短暫到你幾乎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這陣風就已經過了。從視頻產生開始,到第八關可能只經過一周左右。

 

長尾和冷啟動

 

看到這你也別泄氣,這太正常不過了。和大部分推薦場景一樣,用戶整體服從一個極端長尾的分布。

 

 

這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分布。

 

不僅是算法領域,在任何時候幾乎都存在這種分布。當這種分布已經形成,並處於極端的兩極分化,它的形態就不再容易改變了。

 

一般情況下,推薦系統會優先推薦大眾認為好的內容,它一旦被推薦,就會收到更多的流量,只能越來越好,因此進入良性循環。這對於長期穩定處在這個體系中的所有用戶來說,其實沒有什么不公平。


但對於新進場的用戶卻十分不公平,因為新用戶得不到被推薦的機會,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冷啟動”問題。具體來說,推薦系統並沒有見過它的任何數據,所以不可能做出其進入大流量場的決策。但從理論上講,他確實可能具有優質內容的潛力,如果一味的按照舊的標准進行推薦,那么該用戶將活活被推薦系統悶死。

 

對於推薦場景來說,冷啟動問題十分臭名昭著。新的血液進不去,整個系統可能永遠處於一個停止不前的狀態,推薦的機制也會因為數據分布的極度“穩定”而變得十分單一。不僅如此,還可能會出現大批用戶因為得不到利益而選擇退場的情況。短視頻如此,電商也如此,只要是推薦領域,冷啟動問題都是必須要緩解的。

 

所以像短視頻推薦這種產品,一般對新入場的用戶都有扶新機制。扶新機制會給予新用戶一定時間內特殊的照顧。其實對於舊人新發的視頻,可能也存在這樣的機制。但無論怎么樣,這個分布已經形成,就無法解決的很干凈。

 

至於到目前為止,“闖關”模式有沒有被改進甚至換掉,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從實驗上看,即使有差異,也應該和上面的框架不會相差太多。

 

“闖關”對平台的好處

 

再回過頭來看這個機制對平台的好處。

 

一個是減少垃圾信息的傳播,提高流量資源的使用效率。如果不設立這種闖關模式,流量資源會被分散在質量良莠不齊的廣大以屌絲為主的群體中。這就有點像用錢投資,相當於錢沒有投到利潤最大化的資源上。

 

另一個好處是刻意制造了稀缺性。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讓所有用戶都看到了高位用戶所得到的豐厚利益,從而隱形的給廣大屌絲用戶畫了個餅——只要你能火,你就能發財。所以,花錢推廣的功能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抖音的一個重要的變現功能點,你可以花錢推流量,也可以推粉絲。這個功能點,似乎只有平民用戶才會用得到。所以,從收入變現上來講,抖音上所有的用戶都是有金錢價值的用戶。

 

結語

 

目前,短視頻領域還在處於上升期,優質的內容總有機會被展示,至少它的想象空間仍然是十分巨大的。相對於做公眾號,在抖音上除了提供優質的內容,還需要做足面向算法的運營工作。

 

你可能有想法去拍抖音,去做各種形式的自媒體。但你會很猶豫,因為你覺得現在進場會比較晚,並且抖音的短周期十分碰運氣,優質的內容又對核心競爭力有碾壓式的要求,還會遇到冷啟動問題,所以你覺得不如不做。

 

但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而且,運氣也需要實力的積累。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互聯網西門二少”,我將繼續輸出我的技術干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