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核心處理器及內核數量相關概念
一、概要
在微軟的官方文檔中:https://www.vmware.com/cn/support/support-resources/pubs/ws_pubs.html
從微軟提供的文檔中,給出的建議模糊且過時,我們現在的筆記本通常都是4核8線程起步,而且在文檔中“虛擬處理器”具體是只的什么,跟我們在設置中的處理器數量,每個處理器的內核數量,以及內核總數的關系。
二、分析及結果
內核總數=虛擬處理器=處理器數量X每個處理器的內核數量
內核總數也就是我們常見的4核8線程中的“線程”,因此在我們設置的過程中,內核總數不能高於實際物理cpu的總線程數。
問題一:處理器數量和每個處理器內核數量的含義是什么?
處理器數量指的就是物理處理器的數量,也就是你的cpu個數,大家的消費級電腦通常都是一個cpu,但服務器通常有多個cpu,因此VMware需要模擬那些有多個cpu的虛擬機,所以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這里大家在處理器數量這一欄通常填‘1’即可,而每個處理器的內核數量那一欄直接填寫內核數量,這里通常建議不超過本機的50%,比如筆者的筆記本是8核16線程的,那么填寫內核數量‘8’即可,最后內核總數就是‘8’。
分析及結論
a.先看本人設置對比
一個是設置1個處理器6個內核,另外一個是2個處理器3個內核,內核總數都是6個。
b.再看系統顯示界面
可以明顯看到在第二張圖中出現了一個小括號,顯示為兩個處理器,這就表示本機存在兩個cpu。
c.再看性能顯示界面
可以看到兩張圖主要區別在於插槽數量這一欄,這也驗證了上面所說的處理器數量就是模擬實際cpu數量,而內核數量就是線程數量(邏輯處理器=線程=內核)。
d.再看物理電腦性能顯示界面
這里與虛擬機顯示的區別是虛擬機只有虛擬處理器,而物理機則是‘內核’和‘邏輯處理器’,說明虛擬機與物理機在‘內核’這一概念是不同的,虛擬機的內核指的就是物理機邏輯處理器數量(線程),而物理機的‘內核’這一概念則在虛擬機中並不存在。然而問題並未結束,我們不僅好奇不同的設置對性能的影響,在同樣都是6核的情況下究竟是1x6還是2x3性能更高?以及大家忽略的一個參數‘cpu頻率’,我們注意到在物理機中cpu頻率可以睿頻到3.8GHz,而虛擬機中似乎只能使用基頻1.8GHz運行,這樣豈不是虧大了?
問題二:在同樣都是6核的情況下1x6和2x3哪個性能更高?
我們采用比較權威的cpu評測軟件cinebench R20來對兩種設置進行性能評測,這樣才能看出誰的性能更高,從而得出最佳設置
分析及結論
1x6設置跑分結果如下:
2x3設置跑分結果如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非只跑過一次分,而是跑過多次,但由於時間問題,並沒有足夠的樣本量,但我們還是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進行截圖展示,這里可以看出單核和多核跑分下,1x6的設置性能均略微高於2x3的設置性能,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使用前者的方式進行虛擬機的硬件設置。也就是處理器數量那一欄中默認填1,然后在內核數量中按照本機以及需求的內核總數進行設置即可
問題三:本機物理機能夠睿頻,而VMware虛擬機能不能睿頻?
依據在上面的虛擬機性能顯示界面和物理本機性能顯示,我們可以看到本機能夠睿頻,而虛擬機似乎只能是基頻運行,那么真的是這樣嗎?因此我們設置了這樣一組對比實驗,物理本機的單核 cinebench R20和虛擬機的單核cinebench R20對比(更為科學的應該是鎖頻來進行對比,但筆記本可操作性太差)
分析及結論
本機的cinebench R20跑分結果:
我們發現在這三張圖的單核跑分差距並不大,安裝理論1.8G的主頻和3.4G的主頻跑分差距無論如何也應該拉出巨大的差距,但結果卻告訴我們1.8GHz的主頻和3.4GHz的睿頻能夠跑出相同的分數,難道是眼花了?不不不,其實在VMware中的虛擬機實際上也能夠睿頻,但只能顯示1.8GHz的基頻,因為VMware是無法監視到底層的傳感器,自然你也看不到真實的各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