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傳輸的事物處理個數),即服務器每秒處理的事務數。TPS包括一條消息入和一條消息出,加上一次用戶數據庫訪問.
TPS是軟件測試結果的測量單位。一個事務是指一個客戶機向服務器發送請求然后服務器做出反應的過程。客戶機在發送請求時開始計時,收到服務器響應后結束計時,以此來計算使用的時間和完成的事務個數。
一般的,評價系統性能均以每秒鍾完成的技術交易的數量來衡量。系統整體處理能力取決於處理能力最低模塊的TPS值。
例如:天貓雙十一,一秒完成多少訂單
2、QPS:每秒查詢率QPS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服務器在規定時間內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標准,在因特網上,作為域名系統服務器的機器的性能經常用每秒查詢率來衡量。
對應fetches/sec,即每秒的響應請求數,也即是最大吞吐能力。
QPS與TPS的區別是什么呢?
舉個栗子:假如一個大胃王一秒能吃10個包子,一個女孩子0.1秒能吃1個包子,那么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女孩子不可能在一秒鍾吃下10個包子,她可能要吃很久。這個時候這個大胃王就相當於TPS,而這個女孩子則是QPS。雖然很相似,但其實是不同的。
一.系統吞吐量要素:
一個系統的吞吐量(承壓能力)與request對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緊密關聯。單個reqeust 對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統接口、IO影響速度越慢,系統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系統吞吐量幾個重要參數:QPS(TPS)、並發數、響應時間
QPS(TPS):每秒鍾request/事務 數量
並發數: 系統同時處理的request/事務數
響應時間: 一般取平均響應時間
(很多人經常會把並發數和TPS理解混淆)
理解了上面三個要素的意義之后,就能推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QPS(TPS)= 並發數/平均響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