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一)_音頻認知(2.聲音特性)


聲音的特性

1、響度(loudness):

  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單位:分貝dB)

2、音調(pitch):

  聲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頻率”(frequency)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單位Hz(hertz),赫茲[/url,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20Hz以下稱為次聲波,20000Hz以上稱為超聲波)例如,低音端的聲音或更高的聲音,如細弦聲。

3、音色(Timbre):

  又稱音品,波形決定了聲音的音色。聲音因不同物體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波形是把這個抽象直觀的表現。音色不同,波形則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鋸齒波,正弦波,脈沖波等。不同的音色,通過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抽象音頻的直觀表示

聲音是一種波。物體振動時會使介質(如空氣)產生疏密變化,從而形成疏密相見的縱波。

既然聲音是波,那么我們就可以用圖的形式來表示它。 給定空間中某一點,該點的空氣疏密隨時間的變化如下:

 

 

 

下圖所示正弦波,周期0.002s,頻率500Hz

 

 

 

音頻的量度

 

振幅(響度):聲音的大小

為了量化的對比振幅, 我們用分貝(dB)形容聲音大小。

 

 

聲道

 

聲道分為單聲道與雙聲道。

單聲道即為左右耳聽到的聲音相同。

雙聲道兩耳聽到的信息不同。

相同的聲音時間、采樣頻率和比特率的情況下,雙聲道文件的存儲空間是單聲道的兩倍, 但其會給人空間感,游戲和電影中常采用雙聲道,可達到“聽聲辨位”的效果。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