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頁中css主要負責html文檔的樣式顯示,目前css主要有4種引入方式:行內式、內嵌式、導入式、鏈接式。
1.行內式
行內式也叫內聯樣式,是指標記的style屬性中設定CSS樣式,這種方式沒有體現出CSS的優勢,不推薦使用。例如:
<div style="color: #ccc;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div>
style定義的CSS樣式直接嵌在HTML文檔中,當項目中某個CSS樣式出現問題(所謂的BUG),開發者很難確定錯誤到底是出現在HTML中還是在CSS文件中,這會給開發者團隊帶來巨大的困擾。
設計塢https://www.wode007.com/sites/73738.html
2.內嵌式
HTML提供了style標簽以控制頁面的顯示樣式,style元素位於head標簽內部,type屬性指定CSS代碼的文檔類型。例如:
<style type="css/text"> .text{ font-size: 20px; padding-left: o; margin: 0 auto; } </style> <body> <div class="text"></div> </body>
這種方式和行內式【內聯樣式】一樣,會造成代碼混亂,不易查錯,也會給文檔加載帶來巨大負擔。
3.導入式
導入外部樣式單的功能與鏈接外部樣式單的功能差不多,只是語法上存在差別。導入外部樣式單主要通過@import方式導入CSS文件,有兩種導入方式 。
a、在style元素中導入CSS文件
<style type="text/css"> @import "CSS樣式文件的絕對地址"; @import url("樣式文件的絕對地址"); </style>
url可省略,所以只需指定樣式單地址即可,在標准CSS的語法中,@import還有sMedia屬性,用於指定CSS的可作用的設備,目前還沒得到廣泛的支持,所以sMedia可以不寫。
b、在CSS文件中再導入CSS文件
/*某個CSS文件*/ @import "另一個CSS文件的地址"; .test{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line-height: 20px; background-color: red; }
在CSS文件中再導入CSS文件,會給服務器造成太大的文件請求壓力,最好不要這樣做。 @import是由CSS提供的一種導入樣式的方式,當頁面被加載時,@import會等到頁面全部被加載完成時再加載CSS樣式,所以在頁面還未加載完成期間,頁面還沒有CSS樣式效果,會導致“屏閃”,通過@import導入的CSS樣式是無法用DOM去控制的。
4.鏈接式
也就是將一個.css文件引入到HTML文件中,但它與導入式不同的是鏈接式使用HTML規則引入外部CSS文件,它在網頁的<head></head>標簽對中使用<link>標記來引入外部樣式表文件,使用語法如下:
<link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ref="CSS樣式文件的地址">
必須有href屬性,用於指定需要引入的CSS文件的路徑 。使用鏈接式時與導入式不同的是它會以網頁文件主體裝載前裝載CSS文件,因此顯示出來的網頁從一開始就是帶樣式的效果的,它不會象導入式那樣先顯示無樣式的網頁,然后再顯示有樣式的網頁,這是鏈接式的優點。
總結
使用CSS樣式時,盡量將CSS代碼與HTML代碼分離,css的引入最好使用鏈接式,即最好使用引入外部CSS文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