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來自:https://wenku.baidu.com/view/c468c22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3.html
與OSI模型關系
OSI模型,及開放是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提出的網絡互聯模型,分為7層
物理層:
定義和相關要求:
機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電氣特性 指明到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過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SAEJ1939物理層要求
屏蔽線接地規范:
數據鏈路層
為物理連接之間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包括發送CAN數據幀所必須的同步,順序控制,出錯控制和流控制,主要通過IC廠家提供的CAN控制器來實現
幀:組成一條完整信息的一系列有序的數據為,幀又被划分為幾個域,每個域包括了預定義類型的數據;
CAN數據幀:組成CAN協議幀所必須 的有序位域,以幀開始(SOF)開始,以幀結束(EOF)結尾
標准幀: CAN2.0A中定義的11位標志符的數據幀
擴展幀:CAN2.0B所定義的29位標識符的數據幀
報文:指的是一個或者多個有相同參數組編號的CAN數據幀
包:一個單一的CAN數據幀就是一個包,當一條報文包括參數組的長度小於等於8個字節是,這樣子的報文也成為包。
多包報文:當具有相同數組編號的素有數據需要多個CAN數據幀來傳輸時使用的一種報文,每個CAN數據幀擁有相同的標識符,但是包中的數據不同
種子: 設備設定的一個號碼 發送至測試工具,用來驗證測試工具是否有權對設備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