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中我們可以使用mtr,不僅可以用來跟蹤路由,還可以測試丟包率、網絡延遲。今天小七博客為大家分享的在linux系統中使用MTR來進行分析,它不自帶在系統里,需要手動安裝才可以,可以使用命令:yum install mtr -y進行安裝,基本上幾秒鍾就可以完成。
使用幫助
root@xqblog.com:~$ mtr -h usage: mtr [-hvrwctglspniu46] [--help] [--version] [--report] [--report-wide] [--report-cycles=COUNT] [--curses] [--gtk] [--raw] [--split] [--no-dns] [--address interface] [--psize=bytes/-s bytes] [--interval=SECONDS] HOSTNAME [PACKETSIZE]
mtr -h 提供幫助命令
mtr -v 顯示mtr的版本信息
mtr -r 已報告模式顯示
mtr -c設置每秒發送數據包的數量
mtr -s 用來指定ping數據包的大小
mtr -n no-dns不對IP地址做域名解析
mtr -a 來設置發送數據包的IP地址 這個對一個主機由多個IP地址是有用的
mtr -i 使用這個參數來設置ICMP返回之間的要求默認是1秒
mtr -4 IPv4
mtr -6 IPv6
第一列:顯示的是IP地址和本機域名;
第二列 Loss%:是顯示的每個對應IP的丟包率;
第三列 snt:snt等於1,設置每秒發送數據包的數量,默認值是10 可以通過參數 -c來指定。
第四列 Last:顯示的最近一次的返回時延。
第五列Avg:平均值,這個應該是發送ping包的平均時延。
第六列Best:最好或者說時延最短的時間。
第七列Wrst:最壞或者說時延最長的時間。
第八列StDev:標准偏差。
應用舉例二:設置每秒發送數據包的數量30
[root@201708171245 ~]# mtr -r -c 30 www.xqblog.com
HOST: 201708171245 Loss% Snt Last Avg Best Wrst StDev
1. 10.128.100.1 0.0% 30 0.2 0.2 0.2 0.4 0.1
2. ??? 100.0 30 0.0 0.0 0.0 0.0 0.0
3. ??? 100.0 30 0.0 0.0 0.0 0.0 0.0
4. 210.48.137.61 0.0% 30 11.9 21.2 0.8 58.2 18.3
5. 59.43.249.9 0.0% 30 1.4 4.1 0.8 56.1 11.3
6. 59.43.248.109 0.0% 30 62.9 33.3 29.2 104.9 14.8
7. 59.43.246.189 33.3% 30 28.8 29.3 28.6 31.8 0.7
8. 59.43.246.197 0.0% 30 29.0 30.9 28.2 90.6 11.3
9. 59.43.18.18 3.3% 30 28.4 33.0 28.3 83.2 12.5
10. 59.43.80.82 3.3% 30 34.7 32.2 30.0 34.7 1.3
11. 202.97.34.58 6.7% 30 47.8 47.1 46.2 49.3 0.8
12. 221.238.7.74 60.0% 30 48.4 48.4 47.9 48.8 0.3
13. 221.239.47.218 10.0% 30 51.0 49.7 48.2 51.9 1.1
14. 123.150.32.50 0.0% 30 47.7 47.8 47.2 49.4 0.5
15. ??? 100.0 30 0.0 0.0 0.0 0.0 0.0
16. ??? 100.0 30 0.0 0.0 0.0 0.0 0.0
17. 123.206.69.145 6.7% 30 66.6 67.4 66.6 69.9 0.8
應用舉例3:設置ping包大小為1024個字節

作者:文字吧吧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212260c3f653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