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配了套台式機,也勉勉強強裝上了 Catania10.15.4,算是正式踏入了黑蘋果的大門。
從安裝開始,到全新的軟件配置,折騰了整整兩天,把過程都記錄在這里,下面也包括自己安裝的軟件,重要的是相關配置,避免之后可能出現的重裝機/更換設備時候的浪費時間。
所以本文的性質,應該是個人存檔,本不該發出來;但考慮到自己零零散散寫了也有近萬字,其中包含了眾多的資源鏈接,本身具有較大的容量,同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可能是常見的,因此有興趣的話可以參看;然而,這里畢竟都是個人的配置,也不免存在諸多謬誤,直接套用顯然是不可取的,這也是我為什么在其中添加了無數🔗的原因,請在配置/安裝軟件時閱讀參考鏈接並自行查閱官方材料,祝閱讀愉快~
黑蘋果推薦鏈接
綜合
- 黑蘋果(hackintosh)技術整合指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202039 知乎上的一套整合資源
- sleele 博客的黑蘋果部分
- 黑果小兵的部落格 https://blog.daliansky.net/ 這個當然是少不了的
- tonymacx86 https://www.tonymacx86.com/ 想要純凈版安裝的話仔細研究一下
- OpenCore 簡體中文參考手冊 https://oc.skk.moe/ 若是用 OpenCore 的話,這個是中文版翻譯(需要一定基礎才能看)
安裝部分
- 黑蘋果入門教程 https://sleele.com/2019/07/14/gettingstartedtutorial/ 這是此次安裝主要參考的 sleele 博客教程,寫的比較簡潔
- 聯想小新Air 13安裝黑蘋果兼macOS Mojave安裝教程 https://blog.daliansky.net/Lenovo-Xiaoxin-Air-13-macOS-Mojave-installation-tutorial.html 當然還有黑果小兵的這篇入門教程
- [教學]踏上黑蘋果(Hackintosh)之路:從購買至安裝macOS系統教學 https://mrmad.com.tw/hackintosh-macos-high-sierra 這里是基於 Tonymac 的一個全流程安裝指南,之后有機會嘗試一下吧 #參考 Tonymac 官方教程
閱讀列表
這部分直接從安裝教程那邊盜了過來,之后有機會研究下;當然需要入門的遠不止這些,只是現在找來也沒有用,之后不斷折騰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到~
使用Hackintool定制黑蘋果USB驅動
黑蘋果生成/顯示 PCI信息
黑蘋果激活iMessage、Facetime,Handoff
為自己的黑蘋果生成隨機三碼
用FBPatcher驅動UHD630
更新到macOS Mojave后字體變細發虛的解決辦法
黑蘋果安裝
我至今只是實現了簡單的入門版安裝,仍然對於 Clover 和相關設置一無所知,不過用了幾天下來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之后有時間和經歷再去折騰吧~
另外安裝之前請務必多看不同的幾份教程,這樣可以明確哪些步驟是必要的,出了問題也好排查。
硬件列表
感覺黑蘋果重要的還是選對硬件,之后的安裝還是挺順暢的。我主要參考了 Tonymac 的參考 https://www.tonymacx86.com/buyersguide/building-a-customac-hackintosh-the-ultimate-buyers-guide/ ,原本的基准是 CustoMac Pro
;此外看到的比較好的硬件推薦有
- 2020年黑蘋果硬件配置推薦表 https://heipg.cn/tutorial/diy-hackintosh-2020.html ,差不多給出了常見的坑,另外良心地列出了幾套配置;
- MACOS CATALINA台式機黑蘋果硬件選購指南 https://www.imacpc.net/?p=1267: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黑蘋果硬件指南
因此,在這里放一下自己的硬件清單
硬件 | 價格 | 渠道 |
---|---|---|
I59600K | 1000 | 咸魚 |
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 | 1330 | 閑魚 |
藍寶石 RX580 4G | 578 | 4G |
先馬黑洞 6 | 188 | 188 |
長城 G6 650 金牌 | 439 | 閑魚全新 |
玄冰 400 | 70 | 閑魚全新 |
金士頓 Fury 2666 | 499 | 京東 |
三星 970EVO | 559 | 559 |
西數SN750 | 569 | 569 |
綠聯 m.2 硬盤盒 | 100 | 閑魚 |
AOC U2790B | 1600 | 閑魚全新 |
耳機轉接線 | 8.2 | 咸魚 |
羅技 M720 鼠標 | 195 | 京東 |
羅技 K780 鍵盤 | 296 | 京東 |
SanDisk 128G Type-C 雙頭 U 盤 | 120 | 京東 |
放下之前娛樂大師的檢測
------魯大師 Build V5.1020.1190.515------
電腦型號: 技嘉 Z390 AORUS PRO WIFI 台式電腦
操作系統: Windows 10 64位
處理器: 英特爾 Core i5-9600K @ 3.70GHz 六核
主板: 技嘉 Z390 AORUS PRO WIFI-CF
內存: 16 GB ( 金士頓 DDR4 2666MHz )
主硬盤: 三星 SSD 970 EVO 500GB ( 500 GB / 固態硬盤 )
顯卡: 英特爾 UHD Graphics 630 ( 128 MB / 技嘉 )
顯示器: 冠捷 AOC2790 U2790B ( 27.2 英寸 )
光驅: Msft Virtual DVD-ROM DVD光驅
聲卡: 瑞昱 @ 英特爾 High Definition Audio 控制器
網卡: 英特爾 Wireless-AC 9560
安裝過程
這里首選的一份主要安裝材料是 sleele 博客上的這篇
主要的步驟包括:
-
下載鏡像制作安裝 U 盤
-
macOS 下格式化為 GUID 分區圖,選擇「Mac OS 拓展(日志式)」
-
去 App Store 下載鏡像,教程多為 Mojave 版本,不過自己僅能搜到 Catalina?不知是否可選
-
在 Mac 下制作的話,用的是 制作macOS 安裝U盤–教程 ,在 Terminal 中使用類似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Mojav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MyVolume
的命令 -
然后需要把在 GitHub 上找到的對應機型的 EFI 文件復制到啟動盤的 EFI 分區下,直接替換即可;可以在 Hackintosh黑蘋果長期維護機型EFI及安裝教程整理 https://github.com/daliansky/Hackintosh 中尋找,根據主板型號,我用的是這個 https://github.com/shiruken/hackintosh #待閱
-
-
安裝 macOS
- 之后就可以看是安裝了,細節 參考黑果小兵的這篇入門 聯想小新Air 13安裝黑蘋果兼macOS Mojave安裝教程 https://blog.daliansky.net/Lenovo-Xiaoxin-Air-13-macOS-Mojave-installation-tutorial.html
- BIOS 設置,
F2
進入,我沒動什么😂 - 開機,按
F12
選擇 U 盤引導; - 進入系統后用「磁盤工具」格式化需要安裝的磁盤;
- 開始安裝,進行相關的個性化設定,其中會重啟若干次,若是本身有 Windows 系統的話若不調整啟動項每次都有手動
F12
調整,我是在 BIOS 中調整了一下; - 到這里就算順利安裝完成了,之后的修改部分結合了黑果小兵和主文檔,簡化處理;
-
安裝后配置
-
安裝之后,為了脫離 U 盤啟動,需要將 U 盤中的 EFI 文件夾替換到系統 EFI 分區下;由於連了網線,所以是可以直接用 Safari 下載 Clover Configurator 進行的(當然可以直接放在 U 盤里);黑果小兵那里介紹了用
diskutil
指令進行掛載- 查看磁盤分區表
diskutil list
- 掛載磁盤和 U 盤分區表,類似於
sudo diskutil mount disk0s1
記得要選擇正確的磁盤和分區(Orz 當時是因為分不清兩個 EFI 分區所以又下了 Clover Configurator 來 check) - 打開 Finder,可以采用
open .
指令
這里學到了
open
指令,后面接地址,這里的.
即當前文件夾 - 查看磁盤分區表
-
添加 UEFI 引導選項
- 教程中的設置是安裝 Clover https://github.com/Dids/clover-builder/releases,不過自己走了一遍之后沒在 EFI 分區下看到
nvram.plist
,用的 Clover 版本不一樣設定也有所不同,不過萬幸的是不影響系統使用,之后有機會在研究~ - 黑果小兵那里的方案不知道為什么轉到了 Windows 下,用了
BOOTICE
進行配置,修改了啟動項;
- 教程中的設置是安裝 Clover https://github.com/Dids/clover-builder/releases,不過自己走了一遍之后沒在 EFI 分區下看到
-
摘錄黑果小兵那里的「完善驅動」部分
- 聲卡:型號為ALC236,注入ID:2,使用AppleALC仿冒,順利加載;修正HDMI Audio輸出信息;安裝完系統后請安裝ALCPlugFix_for_ALC_node12_19聲卡守護進程,耳麥工作正常;
- 網卡:REALTEK
10EC:B822
的無線網卡截止到目前還是無解,更換為DW1560/DW1830; - 顯卡:Intel HD Graphics 500,Whiskey Lake平台目前還沒有驅動程序,使用Coffee Lake仿冒驅動,Platform-id為:
0x3e9b0009
,添加DVMT補丁;采用Devices-Properties方法注入;核顯版外接HDMI顯示器工作正常;睡眠喚醒正常; - 藍牙工作正常;睡眠喚醒工作正常;
- 電池信息正常;
- 觸摸板:使用
VoodooI2C
驅動,多手勢全功能正常工作; - 顯示器亮度調節正常;亮度調節快捷鍵:
F11
和F12
- USB端口識別,未進行端口訂制;攝像頭、無線網卡已內建,避免睡眠問題;
-
娛樂截圖
最后仿冒黑果小兵的風格發一下系統截圖
安裝后:一些設定&疑問
這里記錄了一些在安裝之后出現不習慣的地方,並給出了部分解決方案;當然很多的設定都是個人喜好;隨便羅列了下沒有條理 Orz
簡單設置
- 設定時區
- 話說為什么不會自動設定時區?還是自己安裝時候哪里設定錯誤了?
- 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到 設定-日期與實踐-時區 里,手動設置時區為上海
- 移除 Dock 里面一些沒用的 APP(絕大部分)
- 非官方下載的軟件無法打開的問題
- 參考 https://www.jianshu.com/p/74f8a411c8b0
- 命令行執行
sudo spctl --master-disable
- 然后到「系統偏好設置-安全性與隱私」解鎖「允許以下位置下載的應用」中的「任何來源」
如何備份?
之后的折騰肯定是需要備份和還原的,不過目前沒有合適的備份盤,這里僅供參考
- 給你的黑蘋果一瓶后悔葯!如何備份黑蘋果?讓折騰后顧無憂!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7411K71H B 站的這個教程給出了幾個;
- 這里是時間機器的官方文檔 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1250 ;
- 少數派的這個系列 https://sspai.com/post/30550 似乎有關於時間機器的完整論述 #待閱
在 Finder 中顯示隱藏文件
- 快捷鍵
Shift+Cmd+.
即可,比偏好設置多了一個Shift
還挺好記的
System Preferences
借着這個機會重新翻看了一下 System Preferences,把自己的設定全都記錄了下來~
-
通用
- 安裝的時候就可以選「深色」;
- 「默認瀏覽器」選 Chrome;
- 「關閉文稿時要求保存更改」選項開了更為保險,可以有點煩人,還是沒有勾選;
-
桌面與保護程序
- 這里設置一下桌面,其他沒什么好選的;
-
Dock/程序塢
- 調整為合適的大小,勾選了一定的「放大」效果;
- 「最小化窗口」選「縮放」,「神奇效果」有點太花里胡哨了;
目前設定「自動顯示和隱藏程序塢」(沒有了,在 27 寸的顯示器上直接放在下面就很好了)
-
Siri
- Hi, Siri! 你給關着呢聽不到~
-
Spotlight/聚焦
- 默認即可
-
語言與地區
- 也是一個之前糾結的地方,之前用了近一年的英文,這兩天用了中文之后居然沒有啥不習慣的;反而因為中文的表達方式,尋找重點起來更快一點;所以近期還是以中文為主;這也免了之前要在「語言與地區-APP」部分反復設定的麻煩;
- 目前困擾的一個問題大概是文件夾的中文顯示問題,Mac 的文件夾本地化方案應該是在需要的下面新增
.localized
隱藏文件,然后由 Finder 渲染;所以要更改文英文的話,手動刪去即可;當然,若是要重新變為中文,則touch ~/Downloads/.localized
即可; - 這個問題想在 「App」里面單獨設置,但好像無法提供這樣的選項?#擱置
- 這個問題關於文件夾的本地化,在 Linux 中應該是可以設定的,這里不知為什么難以找到,另外更強的本地化可參考 https://havee.me/mac/2014-06/localizing-directory-name-on-mac-os-x.html
-
通知
- 可以對於所有要求通知權限的 APP 進行管理;
- 「勿擾模式」:從晚上十點到上午七點打「打開『勿擾模式』」
-
互聯網賬戶
- 目前登錄了 iCloud 和 Google ,用到的地方不多;
-
用戶與群組
- 如其名
-
輔助功能
- 沒用過
-
屏幕使用時間
- 忘記是哪一次更新加入的新功能了,這次進去看了下還是挺好玩的;
-
拓展
- 可以管理第三方拓展,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Finder 拓展」,類似於 Windows 下的「右鍵管理」
- 還可以管理通知欄那邊的「今天」組件,類似於 iOS 下的 Widget,但 Mac 下好像不怎么用;
-
安全性與隱私
- 很多有硬件或是其他數據請求的軟件在第一次打開時都會彈出這一項的請求,需要到「安全性與隱私-隱私」里面去找對應的欄目允許;問題在於有些 APP 跳轉得不夠好,自己手動找還很難找到;
-
軟件更新
-
關閉系統更新:到「系統偏好設置-軟件更新-高級」里面看着把所有的取消就行了
-
附帶的一個強迫症的小問題:「軟件更新」那里總會有個小紅點,這個的話參考這篇 https://www.douzi.link/remove-mac-system-and-new-red-dot/ 在終端運行 defaults write com.apple.systempreferences AttentionPrefBundleIDs 0 即可
-
-
網絡
- 目前僅有「以太網」「藍牙 PAN」選項;
- 這部分真的了解不多,但也是用的多用的設置之一 #待補充
-
聲音
- 似乎沒啥好設置的,不知道為啥 Apple 要把「聲音效果-提醒聲音」防在這么高的 Priority 上;
- 不過鑒於目前聲卡的問題,#待補充
-
打印機與掃描儀
- 沒用過
-
鍵盤
-
待補充
- 設定快捷鍵
- 設定輸入法
-
-
觸控板
- 沒有
-
鼠標
- 這里可以簡單設定,包括一些藍牙的鼠標;
- 這里用的是 Logitech 的優聯,單獨在下面的 APP 里;
-
顯示器
- 「縮放」選了第二個(共五個),調整到較為合適的字體大小
- 「顏色」部分應該也可以設定,不過自己沒試過;
- 「夜覽」,這個部分務必打開,這兩天用下來眼睛的疲勞問題足以說明一切,目前設了晚上 8 點到早上 8 點
-
隨航
- 還沒動過
-
節能
- 電源設定,這里沒有內置電池,也就簡單設置「此時間段后關閉顯示器」為 10 分鍾
-
日期與時間
- 「時鍾」部分,由於自己可能連今天是幾號都可能不知道,需要啟用「在菜單欄中顯示日期和時間」,選「數碼」,「日期選項」全部勾選;#顯示日期
-
共享
- 文件共享部分 #待補充
-
時間機器
- 也是可以專門講一下的,上面關於備份的部分有涉及
-
啟動磁盤
- 這個不知道怎么用
Finder
- 「偏好設置」
- 通用里面全部勾上;
- 新窗口的時候打開「下載」;
- 「邊欄」部分,「個人收藏」目前剩下了 桌面、下載;
- 「位置」部分,勾選第一個選項「iMac/MBP」的話,可以顯示所有掛載了的硬盤盒網絡地址,第二個「硬盤」會講當前掛載的所有硬盤顯示在邊欄,相當於上一個選項的展開,顯示的好處就是在需要去
/Library
等位置的時候就不需要「前往-前往文件夾」或快捷鍵Shift+Cmd+G
了(因為自己是雙系統,所以會有另一張硬盤下的三個分區,其中一個分區格式化為 exFat 用於交換文件,其他的兩個只需要拖出去一段時間即可刪去)
- 「位置」部分,勾選第一個選項「iMac/MBP」的話,可以顯示所有掛載了的硬盤盒網絡地址,第二個「硬盤」會講當前掛載的所有硬盤顯示在邊欄,相當於上一個選項的展開,顯示的好處就是在需要去
- 「顯示」里面喜歡全部打開,大概是因為被 MBP 容量支配的恐懼吧
必備/工具軟件
參考的文章
- 裝完黑蘋果后必裝的幾個軟件 https://sleele.com/2018/12/02/macsoftware1/ 由於之前的安裝經歷,理所當然地參考了這篇和下面的第二彈
- macOS軟件推薦·第二彈 https://sleele.com/2019/03/21/macsoftware2/
- 從零開始的 MacBook 配置教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07191 這篇從基本設置、常用軟件等角度進行展開,涉及到的內容都極和我的胃口
上網:SSX
- MacOS 下的版本是這個 https://github.com/qinyuhang/ShadowsocksX-NG-R/releases/download/1.4.4-r8/ShadowsocksX-NG-R8.dmg
- 分享自己用的一個機場 ssrcloud: https://ntt-co-jp.club/user
瀏覽器:Chrome
- 安裝 Chrome https://www.google.cn/intl/zh-CN/chrome/
- 習慣了用Chrome,優點在於全平台同步,可玩性也很高;
- 大概也有自己對於隱私還沒有太過關注/受困擾的原因吧
遠不止聊天軟件:Telegram
- Telegram:https://desktop.telegram.org/
- 記得人工設定,如果是用上面鏈接中下載的 SSX 的話,默認似乎是 127.0.0.1:1086,端口號不是常見的 1080,建議人工設定 SOCKS 之前去「高級設置」里 check 一下;
- 登錄之后就可以作為文件傳輸工具啦~
- 黑夜模式
- 下載默認會自建一個文件夾,個人喜歡設定地址為
~/Downloads
黑果 Tools:Hackintool、Clover Configurator、Etcher 等
不完全羅列,自己目前最常用的是 Clover Configurator,所以其他的有待補充
-
Hackintool:https://github.com/headkaze/Hackintool/releases
- Hackintool(原Intel FB-Patcher)使用教程及插入姿勢 https://blog.daliansky.net/Intel-FB-Patcher-tutorial-and-insertion-pose.html 黑果小兵的這篇教程,挺硬核的
-
Clover Configurator:https://mackie100projects.altervista.org/download-clover-configurator/
- 配置文件以及掛載 EFI 文件夾都需要,常備
-
Etcher:https://www.balena.io/etcher/
- 用來制作啟動盤,不過自己沒用上
聯網控制:TripMode
之所以將這個獨立起來寫,是因為最近被各種網絡問題煩擾甚劇;反思下來,網絡也確實是計算機組成中 Priority 極高的幾個成分了,而在硬件成本不斷降低的過程中,網絡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愈發重要,與此同時網絡管制也越來越嚴格;抽象地說,其實我們的網絡質量,我們能夠瀏覽到的信息的質與量,決定了我們可以接觸到的網絡世界的向度。
所以自己會把 SSX 放在如此靠前的位置,而這款軟件的話,可以顯式地對於整台計算機的網絡使用進行控制,細化到每個 APP,另外流量統計的功能也極為實用,是以專門進行討論。
- MacWk 里有破解的 2.2.1 版本 https://macwk.com/soft/tripmode
- 使用的話直接打開,默認是全部關着的,必須手動點擊才能允許聯網;然后在有未允許的應用請求網絡的時候小火車圖標會變紅,就可以在下面的灰色應用中找到需要的進行設置了;
- 剛開始用的時候一個困惑大概是啟用代理之后,需要啟用 Chrome, ss-local, privoxy 之后才能在瀏覽器中使用,而 SSX 使用的流量很少;
系統工具:MonitorControl、NewFileMenu、Tencent Lemon
- MonitorControl: https://github.com/the0neyouseek/MonitorControl/releases/tag
- 在 macOS 下調節外接顯示器的亮度、聲音
- NewFileMenu:App Store 有免費版
- 右鍵「新建」,延續 Windows 風格的一款良心工具
- Tencent Lemon:https://lemon.qq.com/
- 可以說是很良心的 Mac 下的應用管理+簡單系統監控軟件了,之前糾結了很多其他的,要么是很貴要么太過臃腫,這款符合自己的極簡美學了;
- 用過上面的推薦第二彈中的
AppCleaner
https://freemacsoft.net/appcleaner/,兩者在清理上的功能差不多,而這款還有其他的(雖然自己不怎么用)也很美觀;
拓展應用:PopClip、Moom
-
PopClip:https://pilotmoon.com/popclip/ 【TG 備份】
- 一款增強划詞選項的軟件,似乎支持很多插件 #待探索
- 似乎和 Eudic 的划詞翻譯功能相沖突,PopClip 自帶了系統的字典選項,或是更好的選擇;
-
Moom:https://manytricks.com/moom/ 窗口管理 【TG 備份】
- 在 Windows 下有自帶的靠邊窗口管理選項,這算是一個增強版;原本以為在 mac 如此優秀的觸摸板下是不需要這種窗口管理軟件的,在黑蘋果下就嘗試了一下,結果試用之后停不下來;
- 設定部分,「general」選登錄啟動,以「menu bar」 application 的形式運行比較熟悉;
- 「mouse」中
- 「Zoom Button Controls」中點選「Pop up controls when hovering over a Zoom button」可以增強 macOS 中縮放沒有一個提示符的問題,開啟「Enable
full screen
grid」 可以在全屏按鈕上出現調整窗口大小的彈出;后面兩個看不懂~ - 「Snap to Edges and Corners」中開啟,可以達到 Windows 下一樣的效果
- 「Zoom Button Controls」中點選「Pop up controls when hovering over a Zoom button」可以增強 macOS 中縮放沒有一個提示符的問題,開啟「Enable
- 「keyboard」部分,自定義一個快捷鍵,可以實現更為精細的控制,我用的是
Shift+Cmd+G
(emm 當時應該是想好了用一個合適的字母的,不過現在就忘了為啥選 G),其中的控制按自己歡喜挑選; - 「Custom」部分,可以自定義幾個喜歡的窗口方式,配合👆的快捷鍵使用;
系統監測:iStat Menus、MenuBar Stats
這篇知乎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503124 給出了幾款監控軟件,不過自己僅用過👇的兩個
- iStat Menus:
- 上面的🔗中給出的下載地址是 https://www.macdown.com/mac/2941.html 6.40;而我是從 https://mp.weixin.qq.com/s/mVxJYiGrfselJx1b9XdvYw 這里下載的 6.30 版本;
- 用起來感覺清晰有效,比下面的 MenuBar Stats 更清爽;
- MenuBar Stats:https://www.macdown.com/mac/4269.html
- 在本文之前的版本丟失之前先用的是這個,安裝好后推薦去官網看一下教程之后再使用;
- 相較而言有點麻煩,而且若是需要(內存監測?)還要去官網下載 Plugins Manager 配合使用;
包管理:Homebrew
- Homebrew:
- 故事的起源是要安
IINA
,看到有文中說可以用 brew,於是…… - 當然,話說回來,這個包管理工具肯定是要裝的,但還是挺復雜的,參考知乎上 mac下鏡像飛速安裝Homebrew教程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508170 講的非常詳細了,配置源顯然是極為重要的;
- 另外在「2. 安裝說明」部分卡住的時候記得也要手動下載一下
cask
,否則后面的配置會有問題;
- 故事的起源是要安
播放器:IINA
- IINA
- Mac 下必備的播放器了;
- 按照之前的想法,應該是用指令
brew cask install iina
安裝的,然而,如上一節的🔗中所說,「因為cask
是基於GitHub
下載軟件,所以目前是無法加速的」,所以帶來的問題是速度還是非常慢…… - 或許直接從 Github 下載是更好的選擇,https://github.com/lhc70000/iina/releases
Quick Look 插件
- 這個 https://github.com/sindresorhus/quick-look-plugins Github 頁面收錄了一些常見的 QuickLook 拓展,一般只要
brew cask install <package>
即可安裝,另外發現這些拓展是安裝在~/Library/QuickLook
目錄下的- qlImageSize: 預覽的時候顯示圖片大小
- QuicklookStephen: 查看未知拓展名的純文本文件
- QLMarkdown: 空格鍵預覽 Markdown 文本效果
- QLColorCode: 預覽代碼高亮
下載軟件:Motrix、Folx、qbittorrent
這一部分重要參考上面的推薦列表,目前僅用了 Motrix,其他嘗試之后要么卸載要么擱置;下載也是需要需要反復折騰的方案,自己也還在不斷嘗試;
BT 的話,本身就不怎么用,更重要的或許是資源的質量?嘗試了下面的 qbittorrent 和迅雷都不太行,想到自己沒啥使用場景就不折騰了;
- Motrix:https://motrix.app/zh-CN/
- 「全功能下載軟件,封裝了Aria2,下Bt不太行,Http還不錯」;
- 下載后面要用的 Office 全家桶,速度乍一看就跑到了 30M/s,多線程無敵~
一直想要一款在 Mac 上類似 IDM 的軟件,有時候甚至為了下載東西而專門到 Windows 平台,現在似乎找到了~ 並沒有,IDM 視頻捕捉下載、瀏覽器下載接管 等功能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方案;
- Folx:https://mac.eltima.com/cn/download-manager.html
- 「macOS上最好的下載軟件,但是也是Bt不太行」
- qbittorrent:https://www.qbittorrent.org
- 「Bt下載屆的新一哥,我覺得可以說是目前最優秀的Bt下載軟件,全平台」
- 迅雷修改版: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uperNG6/source/master/Thunder.zip
- sleele 大佬的一個修改版,不給日常用起來似乎一般,大概是迅雷的通病
- 好像之前在 https://msdn.itellyou.cn/ 下載 Windows 用的就是迅雷?在資源情況比較好的時候速度還可以
壓縮軟件:Ezip、Keka
- Ezip:https://ezip.awehunt.com
- 下載界面有點好看;
- 「壓縮解壓軟件,支持Quicklook,我一般和Keka一起使用,kaka負責解壓和壓縮,他負責預覽」;預覽這一點的話,在 Mac 下習慣直接點擊解壓縮了,用得不多;
- Keka:https://www.keka.io/en/
- 「簡單快捷的壓縮解壓縮軟件,沒有預覽界面,點擊壓縮包就自動解壓,可以看作是系統自帶歸檔的擴展版」
截圖:Xnip
- Xnip:https://zh.xnipapp.com/
- 之前可以說是系統快捷鍵的死忠了,
Cmd+4
選區截圖,並保存到桌面,Cmd+Ctrl+4
選區截圖並保存到剪切板; - 看到這個小 APP 之后感覺好用至極,考慮換到這一方案下,快捷鍵設置為
Shift+Cmd+X
,自帶簡單實用的標注;#快捷鍵 - 解決了截長圖的難點,注意必須是自行選區,然后滾輪移動,自己會生成,所以要注意選區必須完整;
- 配置
- 需要勾選「單窗口截圖陰影效果」,已消除白邊;存儲格式選 png 勾選透明背景,效果會比較好~
- 指定「保存位置」后可以直接保存而不需要再兩步設置;
- 之前可以說是系統快捷鍵的死忠了,
七七八八:Logitech Options、搜搜狗輸入法
-
Logitech Options: https://support.logi.com/hc/zh-cn/articles/360025297893
- 由於用的是羅技的鍵鼠套餐,所以這個是必不可少的;之前在 win 上死活下不下來,這次居然很順暢(即使用 IDM,下載速度真的是門玄學),登錄賬號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 打開 Launchpad 的話,可以用
F5
【K780 可用】
-
搜狗輸入法:https://pinyin.sogou.com/mac 【我用的應該是微信登錄】
- 登錄之后可以自動同步設置,因此可以避免一些奇奇怪怪的設定,還算比較良心
網盤:BaiduNetdisk、Google Driver
- 百度雲盤/BaiduNetdisk:http://pan.baidu.com/download#pan
- 為了一些同步工作,主要是因為之前入了百度雲的會員
- Google Driver
- 個人的話,免費僅有 15G,可以備份一些重要的文檔;
- 不太懂那個(個人版)客戶端,功能有限,下不了團隊盤不知道如何;
- 用的話直接網頁版就行了,搭配自家的 Chrome 很流暢;
- 通過某些渠道蹭了一個團隊盤,可以用來做一些不重要的備份,這里 https://shikey.com/2020/03/04/free-google-drive-team-disk-unlimited-space-and-tutorials.html 似乎有一份挺完整的教程,不過自己沒細看;
文字&輸出方案:Typora、uPic、Office
這部分其實是放在自己很重要的位置上的,主要是 Typora+圖床的配置,Office 的話,之前在 MBP 上直接用 WPS 替代也很好,不過現在空間充足就用微軟爸爸的好了;
這套輸出方案是此前的最優配置了,Mardown 的簡潔,加上 Typora 優秀的界面和渲染;最難處理的應該是在線圖床了,用圖床的一大原因就是其便捷性——一個鏈接通行,在本地碼完復制黏貼直接可以到 CNblog 上,無損顯示,這是本地存儲方案無法媲美的;理想很美好,不過(限於貧窮)在穩定性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嘗試過用 NAS 來做圖床,不過還是需要折騰,而且學校的網絡環境估計也堪憂,當然也有很多雲存儲的方案提供,之后有機會嘗試一下;之前用 GitHub,不過太不穩定了,經常只有在全局狀態才能 load 出來,現在用的是 Gitee,但在 Typora+uPic 方案下也出現過計策無法上傳和加載不出的 bug,不過一般情況下還是很穩定的。
-
Typora :https://typora.io/
- 這個自然是不能少的,不知道為啥在台式機上下載超級慢,最后還失敗了,這里就是用 Telegram 從 MBP 上傳輸過來的;
- 設置中,「通用-啟動選項」:因為自己是把所有 Markdown 文件放在一個文件夾下的,因此選擇「重新打開上次使用的文件和目錄」;在運行過程中,這一文件夾是常駐的,最小化;另外,在使用的時候,若打開了其他文件夾下的 MD 文件,則把其他的那個文件先關掉,這樣就可以保障下次打開的時候還是你的 Markdown 文件夾;
- 「編輯器」部分
- 「使用成對的符號」下點選所有;
- 「即時渲染-顯示當前快元素的 Markdown 源碼」若開啟的話,當指針位於標題部分會顯示源碼,移出的時候又會重新渲染為顯示形式,這對於在這樣一個實時渲染的軟件下會帶來一些操作上的困惑,我把它給關了;
-
「Markdown」部分
- 點選「Markdown 拓展語法」部分「內聯公式」
- 點選「代碼塊」里的「顯示行號」
-
重新啟動后生效
-
uPic: https://blog.svend.cc/upic/
- 一款免費的多平台圖床工具,從原來 MBP 上的 IPic 轉向這款 Windows 和 macOS 上都有的 APP 了;
- 是支持
brew
的,但和上面的IINA
一樣,由於下載速度的原因還不如直接從 GitHub 上用瀏覽器下載; - 關於圖床的使用的話,推薦用 Gitee,因為 Github 的上傳和鏈接都需要在代理模式下才能使用,在找不到一款合適的系統級代理軟件的情況下無法在 PAC 模式而只能在全局模式下上傳,以及在 Typora 中使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相關配置見 https://blog.svend.cc/upic/tutorials/gitee/;
- 我的「保存路徑設置了」
uPic/{filename}{year} {month} {day} {hour} {minute} {second} {.suffix}
;
-
Office 全家桶
- 還是信仰胡蘿卜周 蘋果電腦辦公軟件 Microsoft Office 2019 for Mac v16.37 多國語言版
- 用上面提到的
Motrix
下載官方安裝包,然后下載一個破解包即可,注意默認兩者都是「所有用戶」安裝的,也即需要管理員權限; -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 OneNote,登錄微軟賬號【QQ 郵箱】即可自動同步(無法理解同步速度居然比在 Windows 下快?);+
書影音:NeteastMusic、GIF Brewery
- 網易雲音樂/NeteastMusic:https://music.163.com/#/download
- 這個為啥不能是 App Store 版,版權問題嗎?
- GIF Brewery :生成 GIF
- 正好這次的作業想要生成一個 GIF 展示,找到了簡書上的 https://www.jianshu.com/p/39beb685d38a 一個簡易教程:使用絲帶的 QucikTime Player 進行屏幕錄制;
- 然后就是用 GIF Brewery 轉為 GIF,我用的是 http://www.sdifen.com/gifbrewery302.html 這里的資源,版本號都是 3.0.2 但不知道為什么和上文中的截圖界面不太一樣,不過不影響使用~
終端:iTerm2、ohmyzsh
Mac下oh-my-zsh的安裝配置和卸載 https://blog.csdn.net/s18438610353/article/details/103461470 這篇簡潔地介紹了 ohmyzsh 的配置,甚至包括了卸載 hhh
安裝oh my zsh插件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8093021 這里介紹了如何安裝一些插件,不過記得去看官網
zsh+on-my-zsh配置教程指南(程序員必備)【已備份】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3612471 參考
-
iTerm:在 https://iterm2.com/ 下載安裝,下載比較慢【Google 備份】
- 配置部分:需要快速移動光標,可以再在 「Preferences-Profiles-Keys」中將
Opt+→
和Opt+←
設置為 「SendEscape Sequence」 ,「Esc+」 設置為f
和b
; - 若使用
Cmd+Q
退出時,預設要求確認是否退出,在「Pref-Closing-Confirm "Quit iTerm2"」取消勾選;
- 配置部分:需要快速移動光標,可以再在 「Preferences-Profiles-Keys」中將
-
ohmyzsh
-
官網是 https://github.com/ohmyzsh/ohmyzsh ,然而直接
wget
下載安裝網絡很有問題,或許可以嘗試手動安裝,參考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3612471 #三種安裝方式 -
在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690128 中講到設置
export http_proxy=socks5://127.0.0.1:1086 export https_proxy=$http_proxy
可以給多數(包括了 wget)的命令行工具設置代理,似乎很棒,但沒有測試過;
-
完成安裝后,就將 Shell 更改為了 Zsh;
-
這時有個問題在於之前的
conda
指令失效了,這是因為 oh-my-zsh 的配置文件 為.zshrc
,而默認shell(bash)的配置文件為.bash_profile
;原本以為只需要在.zshrc
中加source ~/.bash_profile
一行即可,結果發現.bash_profile
沒有相關的指令,於是只好手動添加路徑# 加入 conda 到 PATH export PATH="/Users/eason/anaconda3/bin:$PATH"
這樣就可以用
conda
,pip
等指令了。(不過,迷惑的是原本的 PATH 是怎么被添加的?翻了下 MBP,前文中講到從 Anaconda 轉到 Miniconda,Miniconda 默認會在.zshrc
最后添加一段if
代碼的,結果這里什么都沒有 2333)
-
-
主題
-
看到很多是直接
ZSH_THEME = "agnoster"
,是默認的主題直接配置即可用;不過自己承襲 BMP 上不知道從哪里看到的推薦用的是powerlevel9k/powerlevel9k
https://github.com/Powerlevel9k/powerlevel9k ,需要專門下載安裝,在 macOS 下(Terminal?)可以用 Homebrew 安裝,而 ohmyzsh 可以用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hilburn/powerlevel9k.git ~/.oh-my-zsh/custom/themes/powerlevel9k
指令下載到文件夾,然后配置ZSH_THEME="powerlevel9k/powerlevel9k"
; -
不知當時從哪里看來的配置,很好看
# command line 左邊想顯示的內容 POWERLEVEL9K_LEFT_POWER_ELEMENT=(dir dir_writable) # <= left prompt 設置為 "dir" # command line 右邊想顯示的內容 POWERLEVEL9K_RIGHT_POWER_ELEMENT=(time) # <= right prompt 設置為 "time" # 若當前登入的帳號為你的帳號 xxx,就不用特別顯示出來 DEFAULT_USER="eason"
-
這類主題需要
Meslo
字體配合使用,地址為 https://github.com/powerline/fonts/raw/master/Meslo Slashed/Meslo LG M Regular for Powerline.ttf ;放到 Fonts 中然后在「 iTerm -> Preferences -> Profiles -> Text -> Change Font」中選擇; -
配色的話,默認就還不錯,除了地址欄有點太深了,鑒於對自己的審美能力感到抱歉還是不隨便修改了;最終成果如下
-
Shell 配置
-
都到這一步了記錄一下目前的 Shell 配置吧~,之后若是更換設備了記得把
.zshrc
和.bash_profile
拷過去; -
如前述在
.zshrc
中source ~/.bash_profile
導入了后者,所以思路是保持.zshrc
不動,主要在.bash_profile
中修改,目前為# 設置 alias alias sublime='open -a /Applications/Sublime\ Text.app' $ alias code=\''/Applications/Visual Studio Code.app/Contents/Resources/app/bin/code'\' alias ll="ls -alh" # 原本為 ll: aliased to ls -lh alias rm='trash' # 需要安裝 brew install trash ,再將 rm 設置為 alias # 這個配置還需要嗎? export ALL_PROXY=socks5://127.0.0.1:1086 # Homebrew 代理 # 加入 conda 到 PATH export PATH="/Users/eason/anaconda3/bin:$PATH" # Homebrew 設定 Bottle Domain 為清華源 # 參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690128 export HOMEBREW_BOTTLE_DOMAIN=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homebrew-bottles # 這里是為了使用可視化的 GEOS export GEOS_DIR=/usr/local/Cellar/geos/3.8.1_1/
-
其中的 Trash 是可以提一下的,還記得之前因為誤刪了一份文檔的痛苦,安裝這個程式后把
rm
替換掉,可以在廢紙簍中恢復~
-
-
Zsh 插件
- 在 ohmyzsh 官網 https://github.com/ohmyzsh/ohmyzsh 插件部分查看如何使用,插件列表在 https://github.com/ohmyzsh/ohmyzsh/tree/master/plugins
plugins=(extract zsh-autosuggestions zsh-syntax-highlighting autojump)
目前嘗試了這些插件,不過問題在於,source 成功了,但是無法使用extract
也沒有高亮,不知道原因為何;#擱置
App Store 軟件
到現在感覺自己 Mac 下在 App Store 中安裝的比較少,因此在這里單開了一章節羅列;有機會更新吧
常用:TickTick、WeChat、NeteastMail
-
TickTick:即滴答清單【微信登錄】
-
微信/Wechat:
- 沒啥好說的
-
網易郵箱大師/NeteastMail:
- 系統的郵箱太過臃腫,網易支持全平台也算是比較方便的;【手機登錄】
專業軟件
VSCode
- 在這里安裝以及學習教程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docs/?dv=o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