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名詞詳解 - SCI、EI、核心、CNS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不是《Science》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 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SCI期刊創造了IF(impact factor 影響因子),IF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被引用的頻率,其評判標准比較復雜,在這里就不細說了。不同期刊的影響因子不同。你論文發到nature上,該期刊的的影響因子就是你論文的影響因子。因為影響因子是對期刊而言的,論文沒有影響因子,論文只有引用次數

  舉個例子:

  SCI有分區,分區情況,主要有兩種,JCR和中科院分區。雖然二者都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來區分,但是同一期刊在不同分區體系下不同。

    JCR分區:Q1(25%)、Q2(26%~50%)、Q3(51%~75%)、Q4(76%~100%)。或是以JCR1 、JCR2、 JCR3、 JCR4標記。

    中科院分區:一區(5%)、二區(6%~20%)、三區(21%~50%)、四區(51%~100%)。我國一般采用的是中科院分區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核心期刊:不特指就是指北大的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北大核心),只有中文。除此之外,還有: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南大核心),只有中文

    ISTIC: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統計源核心,中國科技核心)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科院核心)俗稱中國SCI.可見難投程度

    CHSSCD: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社科院核心)

    等等……

Nature,一年的文章數只有904篇,投稿是地獄級難度。nature子刊NC: Nature Communications

CNS (Cell, Nature, Science)是美國Cell(《細胞》)、英國Nature(《自然》)及美國Science(《科學》)三大舉世公認的頂極科學期刊簡稱。CNS並不是專有名稱,只是表示生命科學高水平學術雜志。

#------------------------------------------------------------------------------------------------------------------------------------------

【論文的作者們】

第一作者:這個身份理應屬於團隊中在具體科研工作(實驗、計算、分析等)中貢獻最多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干活最多”的那個人。一般是學生。現在可以共同一作,即寫好幾個人為一作。

通訊作者:這個身份理應屬於團隊中提出核心論點,設計、把握整體思路,提出技術問題的解決辦法,對文章的主要結果完全負責的人。一般來說,通訊作者就是科研團隊的領導者,項目的負責人。

中間作者:指的是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訊作者的作者,比如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等等。毫無疑問,跟前兩類相比,中間作者的分量要輕很多。也正因為如此,這是最常見的“送論文”的時候給對方加名字的位置,因為其實沒傷害到已有作者的利益。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