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兼容性測試?兼容性測試側重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兼容測試主要是檢查軟件在不同的硬件平台、軟件平台上是否可以正常的運行,即是通常說的軟件的可移植性。
兼容的類型,如果細分的話,有平台的兼容,網絡兼容,數據庫兼容,以及數據格式的兼容。
兼容測試的重點是,對兼容環境的分析。通常,是在運行軟件的環境不是很確定的情況下,才需要做兼容。根據軟件運行的需要,或者根據需求文檔,一般都能夠得出用戶會在什么環境下使用該軟件,把這些環境整理成表單,就得出做兼容測試的兼容環境了。
兼容和配置測試的區別在於,做配置測試通常不是CleanOS下做測試,而兼容測試多是在Clean OS的環境下做的。
2、配置和兼容性測試的區別是什么?
參考答案:
配置測試的目的是保證軟件在其相關的硬件上能夠正常運行,而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測試軟件能否與不同的軟件正確協作。
配置測試的核心內容就是使用各種硬件來測試軟件的運行情況,一般包括:
(1)軟件在不同的主機上的運行情況,例如Dell和Apple;
(2)軟件在不同的組件上的運行情況,例如開發的撥號程序要測試在不同廠商生產的Modem上的運行情況;
(3)不同的外設;
(4)不同的接口;
(5)不同的可選項,例如不同的內存大小;
兼容性測試的核心內容:
(1)測試軟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統平台上兼容;
(2)測試軟件是否能在同一操作系統平台的不同版本上兼容;
(3)軟件本身能否向前或者向后兼容;
(4)測試軟件能否與其它相關的軟件兼容;
(5)數據兼容性測試,主要是指數據能否共享;
配置和兼容性測試通稱對開發系統類軟件比較重要,例如驅動程序、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等。具體進行時仍然按照測試用例來執行。
3、在配置測試中,如何判斷發現的缺陷是普通問題還是特定的配置問題?
參考答案:
在進行配置測試時,測試工程師仍然會發現一些普通的缺陷,也就是與配置環境無關的缺陷。因此判斷新發現的問題,需要在不同的配置中重新執行發現軟件缺陷的步驟,如果軟件缺陷不出現了,就可能是配置缺陷;如果在所有的配置中都出現,就可能是普通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問題可以在一大類配置中出現。例如,撥號程序可能在所有的外置Modem中都存在問題,而內置的Modem不會有任何問題。
4、我現在有個程序,發現在Windows上運行得很慢,怎么判別是程序存在問題還是軟硬件系統存在問題?
參考答案:
1)、檢查系統是否有中毒的特征;
2)、檢查軟件/硬件的配置是否符合軟件的推薦標准;
3)、確認當前的系統是否是獨立,即沒有對外提供什么消耗CPU資源的服務;
4)、如果是C/S或者B/S結構的軟件,需要檢查是不是因為與服務器的連接有問題,或者訪問有問題造成的;
5)、在系統沒有任何負載的情況下,查看性能監視器,確認應用程序對CPU/內存的訪問情況。
5、軟件配置管理工作開展的情況和認識?
參考答案:
軟件配置管理貫穿於軟件開發、測試活動的始終,覆蓋了開發、測試活動的各個環節,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全面的管理保存各個配置項,監控各配置項的狀態,並向項目經理及相關的人員報告,從而實現對軟件過程的控制。
軟件測試配置管理包括4個最基本的活動:
配置項標識
配置項控制
配置項狀態報告
配置審計
軟件配置管理通常借助工具來輔助,主要有MSSourceSafe、Rational ClearCa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