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pom文件中引入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2:編寫AOP類,在類上使用@Aspect、@Component注解。(What層面)
@Aspect:標識這個類是切面類。
@Component:把該類作為bean配置到Ioc容器里。

pic-1590653205702.png
3:編寫切入點方法,在方法上使用@PointCut(execution(public * ...))(where層面)

pic-1590653205703.png
重點講解下execution表達式部分,execution是執行的意思。public * com.cx.timer...看起來非常復雜,晦澀難懂。其實這里就是一個方法名的定義:作用域 返回類型 方法名(參數..)。
其中上圖的作用域是:public返回類型:* (* 表示Object類型)方法名(參數..) :com.cx.timer.aop.controller是指具體的包名;.* 表示 該包名下的所有的類;*(..) 表示類下所有的方法,不限定參數。
4:編寫切面方法,在想要處理的業務上使用@Before、@AfterReturning、@After、@Around、@AfterThrowing注解。(when層面)
@Before:在切入點方法執行之前執行該方法。
@AfterReturning:在切入點方法執行並有返回值才執行該方法。
@After:在執行切入點方法之后執行該方法。
@Around:在執行切入點方法的前后執行該方法。
@AfterThrowing:在切入點方法拋出異常的時候執行該方法。

pic-1589440513931.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