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系統的運行會產生大量的日志 、臨時、以及生產文件等數據。所以對磁盤空間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但在前期工作中,可能不會需要太大的空間,但是隨着后期的使用,存儲空間需求很大。這個時候進行擴容就可以了。
一般情況下,簡單的擴容分兩種:1、添加新硬盤擴容;2、虛擬機磁盤擴容(此種情況只能硬盤擴容,無法縮小,如何縮小,后面再記錄)。
一、添加新硬盤擴容
1、添加硬盤
2、完成后,就可以查看到新添加的硬盤。(若沒有看到,可以通過掃描磁盤命令;或者重啟系統進行掃描)
3、這里有兩種情況。
(1)新添加硬盤的空間較小而且全都用於一處,可以直接將新加硬盤不進行分區,直接格式化使用。
(a.1)centos 7中,可以格式化為xfs文件系統。(centos中可以格式化為ext4;mkfs.ext4 /dev/sdb)
(b.1)centos 7 將格式化好的硬盤掛載到需要的地方(我這里新建的test目錄)
(c.1)centos 7 上面是臨時掛載,想要實現永久掛載需要寫入配置文件(/etc/fstab)中。這樣當系統重啟時,會讀取配置文件,以實現自動掛載。
(2)新加硬盤的容量較大且用於多處時,可以進行分區來使用。(我們這里20GB硬盤,划分兩個分區進行試驗)。下面步驟6和7版本一致。
(a)輸入“fdisk /dev/sdb”管理/dev/sdb 硬盤設備,輸入m可以查看幫助。
(b)輸入“n”創建一個新分區。
(c)這里是選擇主分區還是擴展分區,我們可以選擇主分區。(關於主分區可以查看前一篇文章)
(d)這里是主分區的編號(1-4),選擇1即可。
(e)下面兩步是始和終位置。(可以根據需要划分,我這里划分5G的空間sdb1。但是初始位置最好默認,這樣不會造成空間浪費。)
(f)划分完成可以繼續划分。(我這里划分了一擴展分區,空間大小15GB,sdb2)
(g)當擴展分區划分完成后,在擴展分區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分區操作,就會顯示“l”選項,且邏輯分區自動從編號5開始。
(h)划分完成后,“w”進行保存。保存完成后,可以看到這兩個設備文件。之后進行格式化(參考上面步驟)進行掛載使用。
上圖中,sdb1 是主分區;sdb2 是擴展分區,而sdb5、6是包含在sdb2中的邏輯分區。
(i)分區完成后,保存→退出→格式化→掛載→寫入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etc/fstab
第一列:設備文件名或者是UUID,兩者都可以。(UUID可以使用ll /dev/disk/by-uuid/查看)
第二列:掛載點
第三列:文件系統(本分區格式化什么樣,就寫什么樣)
第四列:掛載選型
第五列:代表是否備份。0代表不備份;1代表每天備份;2代表不定期備份。
第六列:是否檢查分區。0代表不檢查;1代表啟動時檢查;2代表啟動后檢查。
二、GPT磁盤格式擴容
上面的fdisk是真對MBR磁盤格式進行分區,而對GPT磁盤格式分區需要parted命令。
1、介紹
2、分區操作
使用fdisk -l 命令可以查看到此分區。
可以使用mkfs 命令將分區格式化為需要的分區格式。
3、parted命令可以改變分區大小,但只能改變ext2格式的分區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