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釋種類
.#!/usr/bin/env python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 說明:Python3不用加這條,本身就支持中文。
2.以上的作用及區別
以上三個注釋,都是用在Linux系統下,但出於跨平台的兼容,在windows下最好也寫上。
.#!/usr/bin/python
作用:由於Linux自帶Python解釋器,加上這行注釋后,用戶可以在命令行中直接用文件名來運行python文件。
延伸解釋:就像在windows下,需要在進入python或java的安裝目錄,執行python 文件名.py,java 文件名.java或java 文件名.class才能運行,而加了這行注釋后,Linux知道用什么來執行文件。
局限:該注釋只能使用Linux的自帶python解釋器來執行文件,但由於python版本比較多,特別python2與python3在語法上區別特別大,所以,用戶想選擇自己的python版本,該注釋無法實現。
.#!/usr/bin/env python
作用:可以讓用戶自由選擇自己想用的版本,具體做法:在環境變量中配置自己的python解釋器。加上這行注釋后,Linux在解析文件時,會去環境變量中查找python解釋器,而不是用自己帶的python解釋器。
.#!-*- coding=utf-8 -*-
作用:Linux下文件的編碼方式,用於支持中文。
特別注意:python2需要添加該行注釋,用於支持中文,而python3不需要,默認就支持中文。
3.各類編碼簡介
ASCII碼:計算機最早的格式,但不支持中文;
GB2312:中國國家標准總局1980年發布,最早支持中文的編碼,但支持的中文有限,最終應用與MP4等移動端,無法切換到手機終端;
GBK:雙字節編碼方案,收錄漢字很全,兼容GB2312,1995年發布;
UTF-8:萬國碼,針對Unicode的可變長度字符編碼,用16個字節編碼Unicode字符,動態編碼格式,英文占一個字節,中文占34個字節。用於在網頁上統一頁面的中文簡體、繁體,韓文,日文。
參考:https://www.cnblogs.com/shizilunya/p/808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