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thread.setDaemon()
若在主線程中創建了子線程,當主線程結束時根據子線程daemon(設置thread.setDaemon(True))屬性值的不同可能會發生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
- 如果某個子線程的daemon屬性為False,主線程結束時會檢測該子線程是否結束,如果該子線程還在運行,則主線程會等待它完成后再退出;
- 如果某個子線程的daemon屬性為True,主線程運行結束時不對這個子線程進行檢查而直接退出,同時所有daemon值為True的子線程將隨主線程一起結束,而不論是否運行完成。
屬性daemon的值默認為False,如果需要修改,必須在調用start()方法啟動線程之前進行設置。
應用場景
當啟動一個線程時設置thread.setDaemon(True),則該線程為守護線程(也可以稱為后台線程)。表示該線程是不重要的,進程退出時不需要等待這個線程執行完成。這樣做的意義在於:避免子線程無限死循環,導致退不出程序,也就是避免了孤兒進程的出現。
當不設置或者thread.setDaemon(False)時,主進程執行結束時,會等待線程結束。
應用:如保持網絡連接(發送keep-alive心跳包)或者后台監控的線程,負責內存管理與垃圾回收(實際上JVM就是這樣做的),這些線程與實際提供應用服務的線程有了邏輯上的”前/后”的概念,而如果主線程已經退出,那么這些后台線程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沒有這一機制,那么我們在主線程完成之后,還必須逐個地檢查后台線程,然后在主線程退出之前,逐個地關閉它們. 有了前后線程的區分, 我們只需要負責管理前台線程, 完成主要的邏輯處理之后退出即可.
例子
當子線程不設置時,主進程結束后,子線程會繼續執行完后,程序結束。
import time from hashlib import md5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def pmd(md): time.sleep(3) #使用sleep使得該線程比主線程晚結束 print("backend recording:",md) def giveures(s): md = md5(s.encode('utf-8')) res = md.digest() t = Thread(target=pmd,args=(s,)) #t.setDaemon(True) 默認情況:t.setDaemon(False) t.start() return res s = 'chrisyang' res = giveures(s) print(res)
當設置時,主進程不會等待子線程,當主線程結束,子線程就會被強制停止運行並回收。
import time from hashlib import md5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def pmd(md): time.sleep(3) #使用sleep使得該線程比主線程晚結束 print("backend recording:",md) def giveures(s): md = md5(s.encode('utf-8')) res = md.digest() t = Thread(target=pmd,args=(s,)) t.setDaemon(True) t.start() return res s = 'chrisyang' res = giveures(s) print(res)
例子來源:https://blog.csdn.net/m0_37422289/article/details/8069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