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測器原理與展望|20200514


地理學報,2017年1月,王勁峰,徐成東

基本思想:假設研究區分為若干子區域,如果子區域的方差之和小於區域總方差,則存在空間分異性;如果兩變量的空間分布趨於一致,則兩者存在統計關聯性。

核心思想:如果某個自變量對某個因變量有重要影響,那么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空間分布應該具有相似性

分異及因子探測:探測Y的空間分異性;以及探測某因子X多大程度上解釋了屬性Y的空間分異。用q值度量,q的值域為[0,1],值越大說明Y的空間分異性越明顯;如果分層是由自變量X生成的,則q值越大表示自變量X對屬性Y的解釋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風險區探測:用於判斷兩個子區域間的屬性均值是否有顯著的差別,用t統計量來檢驗。如果在置信水平α下拒絕H0,則認為兩個子區域間的屬性均值存在着明顯的差異。

交互作用探測:識別不同風險因子Xs之間的交互作用,即評估因子X1X2共同作用時是否會增加或減弱對因變量Y的解釋力,或這些因子對Y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評估的方法是首先分別計算兩種因子X1和X2對Y的q值。

生態探測:用於比較兩因子X1X2對屬性Y的空間分布的影響是否有顯著的差異,以F統計量來衡量:其中零假設H0:SSWX1=SSWX2。如果在α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H0,這表明兩因子X1和X2對屬性Y的空間分布的影響存在着顯著的差異。

這個插件的操作非常簡單,主要是要分析背后的隱含的關系,以及進一步挖掘和解釋數據的含義。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