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卷讀書:《跨越鴻溝》


豆瓣地址: 《跨越鴻溝》

技術生命周期圖


跨越鴻溝這本書里,有一張非常重要的圖 - 技術采用生命周期圖

技術采用生命周期圖

技術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如圖所示,為1957年Iowa State College為分析玉米種子采購行為所提出。

技術采用生命周期為一鍾形曲線(Bell Curve),該曲線將消費者采用新技術的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分別包括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后者。上述五個階段的占整體使用人數比例分別為2.5%13.5%34%34%16% 。根據Roger的研究,上述五個不同階段的使用者具不同特色,包括:

  • 創新者(innovators)2.5% - venturesome, educated, multiple info sources, greater propensity to take risk (冒險家)
  •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13.5% - social leaders, popular, educated (意見領袖)
  •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34% - deliberate, many informal social contacts (深思熟慮者)
  •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34% - skeptical, traditional,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傳統百姓)
  • 落后者(laggards)16% - neighbours and friends are main info sources, fear of debt(落伍者)

(fr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技術采用生命周期)

比如分析手機手表的采用技術生命周期圖:


(from:https://mms.digitimes.com/report/2015/20150901-306/0000020156725_0_FT4ZIDFIZX.png)

從圖可以看出中間有一個鴻溝,其實中間應該有幾條鴻溝:


(from:https://www.pmtone.com/crossing-the-chasm/)

這種圖片比較清晰的表示,有一條很大的鴻溝,然后每一段有一條小的鴻溝,能否跨越這些大小鴻溝?
能,公司就可以繼續向前發展。不能,公司由此可能就衰落下去了。

一點思考


一個產品的發展,有其生命周期。
一個技術的發展,也有其生命周期。

當然,生命周期的時間有長有短,
比如,java,雖然存在的時間已經很長,但是現在它表現出來的生命力還很強,還在繼續發光發熱。
比如,Delphi,曾經很輝煌的語言,現在已經沒落了。
當然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

能不能從全局去去看待事情發展,把握每一階段的發展狀況,抓住進入的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掌握退出的時間點,也是同樣重要的。
因為這可能就是你另一事業的起點。一件事情的終點也許就是另外一件事情的起點。

技術的興起,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新的技術一定會替代舊的技術,技術人如何把握這種進入和退出的時機。
我們要關注技術趨勢,不要只顧低頭走路(悶頭做技術),不抬頭看天(觀察技術發展趨勢)。
覺得技術發展趨勢這種事情很虛無縹緲,跟踏踏實實做技術的我們無關,其實這就是一種“眼界”問題。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聖賢碼”。

這種情況恰恰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大多數情況下是技術人員的思想誤區。
短期看,確實有點虛,人都怕虛,無源之水嘛。
但是長期看,還是有很大價值,這個價值就是方向的價值,選擇的價值。選擇正確的方向,風口,"豬也能飛",或者是被裹挾着向前進。
我們常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個就是關乎選擇的問題。只要判斷大方向不錯,中間的執行可以犯錯。

同理,做產品也是如此。一個產品也是有其生命周期,如何在恰當的生命周期中,做好產品,滿足用戶需求。而不要等到產品后半周期,才進入進去,
這樣即使花了120%的努力來做產品,那做出來的效果,可能也只有一半的效果,甚至更少。

把握進入機會的選擇,學會判斷進入時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效果。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