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寫《Scrum精髓》
2014年我和兩位好友左洪斌、米全喜一起翻譯了《Scrum精髓》這本書。翻譯完這本書之后,在整個敏捷社區里面還是引起了蠻大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經印刷了超過2萬冊。但是即便是這樣,依然有很多人和很多團隊並不了解Scrum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因此今天想來跟大家聊一聊Scrum精髓這一個很重要的話題。
2016年我申請到了Certified Scrum Trainer (CST)。這段旅程讓我對Scrum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這幾年在培訓過程當中,我也發現了學員最常問的問題,比如說,Scrum團隊如何進行估算,Scrum團隊如何進行績效,Scrum團隊怎么來考核他們,Scrum團隊應該選擇什么工具?等等等等,每次培訓都會有大量的這類問題。
這讓我對於Scrum的推廣深感不安!推廣Scrum這么長的時間,依然這么多的人不了解Scrum的精髓!
因此今天特意寫篇文章來澄清一下Scrum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Scrum精髓是什么
在介紹Scrum精髓之前,先說說Scrum精髓不是什么。有很多的小伙伴認為Scrum不就是3355嗎(簡單好記)?其實Scrum的精髓根本就不是這些。Scrum也不是流程,Scrum也不是工具。Scrum是通過交付產品的方式,來解決客戶的問題,這句話是站在Scrum教練的角度上來說的。
Scrum精髓 Part1 - 解決客戶問題
作為Scrum教練就是要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問題,Scrum只是幫助客戶很好的交付產品一種方式。這里是站在Scrum教練的角度上來說客戶去交付產品,那為了要能達到快速的交付產品,Scrum只是第1步。在這非常重要的第1步,很多個人、團隊和組織都在做反Scrum的模式。比如說他們更看重流程,更看重角色,而忽視了團隊,忽視了團隊內的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忽視了開發團隊與真正用戶之間的協作,這些對於Scrum都是非常的重要(其實不僅僅Scrum,應該是客戶的核心價值)。
所以要看Scrum轉型組織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如果只是追求一堆度量數字,恭喜你走錯了。最終的目標一定是要讓客戶滿意,要讓客戶的最終用戶滿意,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問題,那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Scrum只是第1步而且是非常重要,且要堅持的第1步。那除去Scrum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都是過度包裝進了敏捷,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尤其是SAFe,DevOps,大家更加看重組織分層,更加看重工具,更加看重流程。
Scrum精髓 Part2 - 關系
Scrum精髓的第2部分就是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團隊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處理不好,那用什么方式都是無用的。另外對於Scrum精髓,就是幫助客戶真正的提高交付速度。只有提高了交付速度,才能不斷試錯,才能去探索方向。如果你的交付速度提高不起來,那就沒有辦法去做到快速應對變化。
Scrum精髓 Part3 - 反思
每天作為Scrum Master應該反問自己、反問團隊,我們現在是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了,我們和客戶的關系怎么樣?通過每天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問這些問題來促進團隊成長。
Scrum的反模式
對於Scrum的模式,有三個常見的:
- 第1個就是以流程為中心
- 第2個是以考核績效為中心
- 第3個組織"推動"敏捷轉型
以流程為中心
Scrum不是沒有流程,但不能是SQA的人來搞流程,也不能是不做開發的同學制定流程。因為這些人制定的流程,是死的,不適合團隊,也不會輕易改變。流程是用來提高工作效率的,適合團隊才是合適的。更重要的是團隊一起反思如何更快的進行產品交付。而不是如何制定一個更完美的流程。
以績效為中心
度量什么,就得到什么。 -- 彼得德魯克
績效是一把雙刃劍,也是背景驅動的,即不同的團隊采用不同的績效,沒有正確的績效也沒有不變的績效。所以還是回到Scrum精髓的本質,把團隊的注意力拉回到正確的路上。
"推動"敏捷轉型
很多的組織都是"推"敏捷,員工是被推着走,管理層也是被老板推着走。沒有人願意主動尋求改變。這種情況下,還是洗洗睡吧,別折騰了,到最后大家都很累。何苦?
Scrum轉型,需要是團隊、管理層、老板都一致認為,我們需要改,理解驅動力(WHY)。
總結
所以Scrum的核心,精髓有三點 (需要日日反思):
- 解決客戶問題
- 關系
- 反思
做不到以上三點,就不要硬上Scrum,上了也沒太大好處。因為采用Scrum之后,團隊不斷暴露問題(或者用新的方式隱藏問題),沒人願意接受,也沒人願意改進,何苦呢?
最后那你理解的Scrum精髓是什么?你認為什么才是Scrum真正核心的內容?
本文首發於 Bob Jiang的博客 ,轉載請聯系 Bob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