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完群暉系統后,用的功能大多數是創建共享文件夾,群暉在創建共享文件夾之前,需要先創建RAID Group
一、RAID Group簡介
1、SHR模式:群暉的陣列模式,比較“智能”,如果選了這種模式,只有一個硬盤的情況下,相當於basic模式。如果放兩個盤就相當於RAID 1模式,三塊或三塊以上硬盤就是RAID 5模式。好處是比較“智能”,可以自動幫你選擇模式。
2、Basic模式:此模式是群暉RAID Group的基礎模式,每塊硬盤相互獨立,不支持數據冗余;在存儲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添加硬盤后可升級為raid 1和raid 5,最少一塊硬盤。
3、JBOD模式:此模式是將多個硬盤合並為單個存儲空間,其容量等於所有硬盤容量的總和,最少一塊硬盤;不支持數據冗余。
4、RAID 0:官網介紹為“區塊延展”功能,就是將數據分成多個塊,並將數據塊分散到組成的多個硬盤上以提高性能的過程:,最少兩塊硬盤,不支持數據冗余。
5、RAID 1:硬盤數量≧2,容量為多塊硬盤中最小的那塊硬盤容量。例如:兩塊1的硬盤組成RAID 1,硬盤的容量就為1T。在兩塊硬盤里寫入相同的數據,支持數據冗余,一塊硬盤損壞后還可以保持數據的完整性。
6、RAID 5:硬盤數量≧3,三塊相同容量硬盤組建時,容量為其中兩塊之和;對分布到所有組成硬盤上的數據執行奇偶校驗,支持數據冗余。安全性比Basic模式好,可用容量比RAID 1高,性價比相對較高,比較常用。
7、RAID 6:硬盤數量≧4,四塊相同容量硬盤組建時,容量為其中兩塊之和;執行兩個層級的數據奇偶校驗,即兩塊容錯硬盤。具備比RAID 5 更大程度的數據冗余。
8、RAID 10:硬盤數量≧4,且必須為偶數。具備RAID 0的性能和RAID 1的數據保護級別。
9、RAID F1:硬盤數量≧3, 在特定型號上可用。
附上群暉官網對比表格,比較直觀。
二、創建存儲空間
1、配置RAID Group
主菜單中選擇存儲空間管理員,打開后配置RAID Group
新增RAID Group,卷的模式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這里選擇多個卷的模式
配置RAID Group屬性,這里為了以后的擴展,選擇了Basic模式
選擇硬盤
接下來是硬盤檢查,硬盤檢查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是新購買的硬盤,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可以跳過硬盤檢查。這里選擇否,即跳過硬盤檢查。
2、創建存儲空間
存儲空間里點擊新增,文件系統選擇ext4,點確定。
至此,存儲空間創建完畢,接下來創建共享文件夾。
三、創建共享文件夾
控制面板里選擇共享文件夾,點擊新增,填寫共享文件夾名稱, 啟用回收站選項選中后可防止誤刪除,即刪除了的文件可以在回收站找到,按需求選擇即可。
接下來是加密共享文件夾選項設置,一般不建議設置,除非是私密的文件。
接下來是共享文件夾權限的設置,在這里管理者設置為可讀寫,其他用戶設置為只讀。
至此,群暉創建共享文件夾設置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