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中,有些同行公司的代碼風格是service層=service接口+serviceImpl實現類;
而有的同行公司的代碼風格是service層=service類;
為什么不一樣呢?
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今天突然對這個產生了疑惑,通過百度,和github及朋友處以及自己的思考,有了如下結論:
當項目的業務邏輯簡單時,可選擇service層=service類;
當項目的業務復雜時,可選擇service層=service接口+serviceImpl實現類;
至於復雜和簡單的度得自己把握;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
我舉個例子,
當我在定義接口時,會有一個權限驗證的方法,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請求都回進入這個方法(比如登錄接口);
此時,可將請求經過的路線分為兩類:1(進入過權限驗證),2(沒有進入過權限驗證);
但這兩條路都是從同一個端口進入后台的。
類比
service層=service接口+serviceImpl實現類;
service接口層就是端口,serviceImpl實現類里不同的方法就是路1,和路2.乃至路3。
以上為舉例。
當使用
service層=service接口+serviceImpl實現類——的形式后,
業務邏輯將會更便於擴展。
但缺點就是:多了一層——service接口;
凡事都有得必有失;
但我們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自己項目的。
以上,個人理解。
--------------------------------------------------------補充--------------------------------------------------------
今天在看 spring實戰(第4版)的時候,看到另一種解釋
如下:
spring鼓勵應用程序的各個層以接口的形式暴露功能,在service層,可以使用service接口+serviceImple實現類,也可以使用service類,但考慮到“接口時實現松耦合的關鍵”,所以更加推薦使用
service接口+serviceImple實現類的方式來寫service層代碼。
核心是“松耦合”,
而之前我理解的核心是“高擴展性”。
以上。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qsky/p/614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