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架構簡介


一、集群架構介紹

       集群就是指一組(若干個)相互獨立的計算機,利用高速通信網絡組成的一個較大的計算機服務系統,每個集群節點都是運行各自服務的獨立服務器。這些服務器之間可以彼此通信,協同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系統資源和數據,並以單一系統的模式加以管理。

       集群架構的特點:

       1. 高並發,大流量:面對高並發用戶大量訪問

       2. 持續服務,高可用:系統7*24小時不間斷服務

       3. 海量數據:需要存儲、管理海量數據,需要使用大量服務器

       4. 用戶分布廣泛,網絡情況復雜

二、集群架構組成說明       

1. 基本架構組成:(用於讓用戶進行訪問)

    前端服務部分:
      1)網站用戶
          是一個訪問者,請求訪問網站頁面
      2)防火牆設備
          對訪問架構用戶進行策略控制,正常訪問網站用戶,可以放行進入;非法人員(黑客)訪問網站,禁止進入
      3)交換機(外網)
          提供架構中服務器相互通訊交流的需求(提供外部人員訪問)
      4)負載均衡服務器
         對用戶的訪問請求進行調度處理
      5)網站web服務器
        對用戶的請求進行響應處理
   后端服務部分:
     1)交互機(內網)
       提供架構中服務器相互通訊交流的需求(提供內部局域網服務器通訊交流)
     2)數據庫服務器
       主要用於存儲用戶提交文字(字符串)數據信息
     3)存儲服務器
       主要用於存儲用戶上傳視頻 音頻 圖片 附件等數據資料
     4)備份服務器
       主要用於對用戶存儲(上傳)數據信息進行統一備份管理
     5)緩存服務器
       主要用於存儲用戶經常訪問的數據信息,提升請求數據信息的響應效率

 

 

2. 擴展架構組成:(用於讓運維人員遠程管理架構中的服務器)
     1)運維人員
          可以遠程管理架構中服務器
     2)審計-跳板機服務器
          用於監管內部運維人員操作記錄信息,一旦出現架構問題,可以快速定位問題原因,進行相應人員失誤問責
     3)批量管理服務器
         通過批量管理服務器可以批量管理架構中多台服務器,提升工作效率
     4)監控服務器
         用於監控管理架構中的服務器運行情況,一旦出現問題進行發送告警給相關運維管理人員

 

 

三、集群架構搭建規划

       服務器及服務規划說明
       主機地址及主機名規划
       安裝及配置路徑等規划

1. 基礎企業集群架構規划,各個服務器架構功能規划如下:

 

2. 網站集群搭建順序規划

 

 3.主機IP及主機名規划

    一般企業對主機IP的規划為10網段

 

 

 4.安裝及配置路徑等規划

 

 5.集群架構系統基礎環境准備

   1)安裝CentOS 7.6 64bit操作系統,修改網卡為eth0和eth1命名模式,並添加2塊網卡

   2)第一塊網卡eth0配置為NAT模式【模擬公網環境】,網段為10.0.0.0網段(企業一般規划為10網段)

   3)第二塊網卡eth1配置為LAN區段模式【模擬局域網環境】,網段為172.16.1.0網段

  虛擬軟件主機虛擬網絡配置

  第一步:在虛擬軟件中配置虛擬局域網

                 配置虛擬網段信息,以及虛擬網關信息

   

  

  

  

  第二步:在虛擬軟件中虛擬機添加網卡
                虛擬主機中設置了兩塊網卡:
                eth0:nat模式網卡
                eth1:LAN區段網卡(區段名稱為 172.16.1.0/24)注:此網段為內網網段,無需配置默認網關和DNS

 

 

  第三步:在虛擬軟件中虛擬機網卡配置

                使用命令nmtui命令設置網卡

 

 

 

 

 

四、集群架構系統優化

1. 基礎優化

   1)規范功能目錄

         創建存儲軟件目錄(/server/tools),創建存儲腳本目錄(/server/scripts)

         mkdir -p /server/tools

         mkdir -p /server/scripts

 

   2) 配置hosts解析信息

       設置本地服務主機名稱與ip地址映射關系

cp /etc/hosts{,.bak}

cat >>/etc/hosts<<EOF
172.16.1.5 lb01
172.16.1.6 lb02
172.16.1.7 web01
172.16.1.8 web02
172.16.1.9 web03
172.16.1.51 db01
172.16.1.31 nfs01
172.16.1.41 backup
172.16.1.61 m01
EOF

 

   3)修改主機名稱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backup

 

   4)更新yum源信息

        使用yum源地址

        wget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7.repo

        安裝RHEL/CentOS官方源不提供的軟件包

       wget -O /etc/yum.repos.d/epel.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epel-7.repo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yum repolist

  

   5)優化安全設置

       對於內網環境,部分安全方面的設置是必需的,可以進行關閉,避免不必要的安全策略影響系統服務的正常運行。

       關閉selinux

       getenforce (查看狀態)

       sed -i.bak 's/SELINUX=enforcing/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grep SELINUX=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setenforce 0 (臨時關閉)

       getenforce (查看狀態)

 

 

        關閉firewalld防火牆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查看狀態)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關閉防火牆)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注:通知系統防火牆功能,只是針對局域網內部的機器關閉,連接外網服務設備還需開啟

   6)精簡開機啟動程序

      設置一些不必要的軟件為不隨系統開機自動運行,只將一些必須運行的服務程序,設置為開機自動啟動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grep enable|egrep -v "sshd.service|crond.service|NetworkManager.service|irqbalance.service|rsyslog.service"|awk '{print "systemctl disable", $1}' |bash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grep enable

 

      企業生產最小化原則:

      安裝軟件包最小化;用戶權限最小化;目錄文件權限最小化;自啟動服務最小化;服務運行用戶最小化

   7)設置普通用戶提權操作(可選優化)       

        useradd test

       echo 123456|passwd --stdin test

       cp /etc/sudoers /etc/sudoers.ori

       echo "test ALL=(ALL) NOPASSWD: ALL " >>/etc/sudoers

       tail -1 /etc/sudoers

       visudo -c

 

   8)設置系統字符集(可選優化)

         cat /etc/locale.conf

         cp /etc/locale.conf{,.ori}

         localectl set-locale LANG="zh_CN.UTF-8"

 

   9)時間同步設置

        在服務架構中,有時需要進行主備連接,或者服務端和客戶端的鏈接,連接可能涉及數據信息的同步,而同步時就需要借用系統時間生成時間戳,判斷周期性同步的間隔,如果同步服務器之間的時間不統一,可能會造成同步終端間數據同步異常。

        設置定時任務,進行每5分鍾進行時間同步一次

        yum install ntpdate -y

        echo  "#crond-id-0001:time sync by test" >> /var/spool/cron/root

        echo '*/5 * * * * /usr/sbin/ntpdate pool.ntp.org >/dev/null 2>&1' >>/var/spool/cron/root

        crontab -l

 

  10)提升命令行操作安全性(可選優化)

        設置會話超時時間

        設置命令行歷史記錄保留的行數

        設置命令行歷史記錄格式

        設置歷史記錄文件保留個數 

  echo "export TMOUT=300" >>/etc/profile

  echo "export HISTSIZE=1000" >>/etc/profile

  echo "export HISTFILESIZE=1000" >>/etc/profile

  echo 'export HISTTIMEFORMAT="`whoami` %F %T"' >>/etc/profile

  tail -5 /etc/profile

  source /etc/profile

 

      

   11)加大文件描述符(句柄數)

  ulimit -SHn 65535  (臨時加大文件描述符)

  永久生效:echo '*               -        nofile          65535 ' >> /etc/security/limits.conf

  tail -1 /etc/security/limits.conf

 

 

   12)優化系統內核參數

          內核參數一般配置在/etc/sysctl.conf內核文件中,利用sysctl -p命令使之內核文件中,修改的內容生效。

 

   13)安裝系統常用軟件

           CentOS 7安裝的企業運維常用基礎工具包如下:

           yum install tree nmap dos2unix lrzsz nc lsof wget tcpdump htop iftop iotop sysstat nethogs  psmisc net-tools bash-completion vim-enhanced

   14)優化SSH遠程連接效率

           配置遠程連接SSH配置文件,使之連接效率更高,連接更安全

           sed -i.bak 's@#UseDNS yes@UseDNS no@g;s@^GSSAPIAuthentication yes@GSSAPIAuthentication no@g'  /etc/ssh/sshd_config

           systemctl restart sshd

 

   15)鎖定關鍵系統文件優化

          對關鍵系統賬號文件和啟動文件進行鎖定,防止用戶篡改。

 

   16)清理系統版本信息

        說明:系統對外顯示的信息越少越好

 

   17)為GRUB增加密碼

        為了防止別人進入單用戶模式破解密碼,可以添加GRUB密碼

        grub2-setpassword

        cat  /boot/grub2/user.cfg

 

   18)禁止用戶ping服務器的ip地址

        禁止用戶ping服務器IP地址的目的也是讓黑客用戶以為服務器停機或者不可用,或禁止返回有效信息

        echo 1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2. 擴展優化(可選)

  1)優化系統提示符(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2)定義系統別名

       簡化常用的命令,提升工作效率

  3)修改yum.conf文件配置信息

      將yum.conf中的keepcache=0改為keepcache=1,為日后一鍵安裝網站集群留好rpm及依賴工具包

 

  4)自動快速配置主機名和IP地址

五、虛擬主機克隆操作

       已經創建好了一台虛擬主機,可以利用創建好的虛擬主機,作為模板主機,進行架構中多台服務器的克隆創建。      

       第一步:調整虛擬主機網絡配置信息
       一清空 兩刪除
       兩刪除:刪除網卡(eth0 eth1)中,UUID(硬件標識信息)和HWADDR(網絡mac地址)進行刪除
       sed -ri '/UUID|HWADDR/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

 

 
       一清空:清空網絡規則配置文件

       ls /etc/udev/rules.d

       echo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etc/rc.local (針對的CentOS 6)
      第二步:關閉虛擬模板機
      shutdown -h now

      第三步:進行模板機的克隆操作

 

 

 

 

 

 
      鏈接克隆:
      優勢:節省系統資源 克隆效率較高
      劣勢:模板主機不能出現問題,一旦模板主機失效,所有克隆主機也無法正常工作

 
     完整克隆:
     優勢:模板主機和克隆主機相互獨立,模板主機出現問題,克隆主機依舊可以正常使用
     劣勢:浪費系統資源 克隆效率較低

     第四步:開啟克隆后虛擬主機(一台一台開啟,確認模板主機關閉),設置虛擬主機地址和網卡
     # 修改主機名稱
     hostname backup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backup
     說明:主機名稱需要填寫為當前系統主機名,然后進行一下替換即可
 
     # 修改主機IP地址信息
    sed -i 's/200/41/g'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

 
     # 重啟網絡服務,重新連接虛擬主機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