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大體有兩類:一是哈佛(Harvard)結構,二是馮·諾依曼(Von Neumann)結構。
計算機五大部件:
計算機總線:
(1)地址總線AB(Address Bus)
(2)數據總線DB(Data Bus)
(3)控制總線CB(Control Bus)
CPU組成:
ALU:算數邏輯運算單元
控制器。
8086內部結構:
段寄存器:
最小模式最大模式:
幾個周期:
看的不過癮還有》》》
1.按微處理器的字節分類
4 位微處理器 8 位微處理器 16位微處理器 32位微處理器
2.這個必須背,不是簡答就是簡答,肯定出簡答
第二章
1.微處理器的性能指標
a.字長 CPU能同時處理的數據位數
b.主頻 CPU的時鍾頻率,主頻越高,運算速度越快
2.8086的編程結構(掌握)這個必須背,簡答題必出
從功能上8086分為兩部分,總線接口部分(BIU) 和 執行部件(EU)
a. 總線接口部件
a) 4個16位的段地址寄存器
i. CS 代碼段地址寄存器
ii. DS 數據段地址寄存器
iii. ES 附加段地址寄存器
iv. SS 堆棧段地址寄存器
b) 16位的指令指針寄存器 IP
c) 20位的地址加法器
d) 6字節的指令隊列緩沖器
b. 執行部件
a) 4個通用寄存器 AX、BX、CX、DX
b) 4個專用寄存器
i. 基數指針寄存器 BP
ii. 堆棧指針寄存器 SP
iii. 源變址寄存器 SI
iv. 目的變址寄存器 DI
c) 標志寄存器 FR
d) 算數邏輯部件ALU (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3.8086的標志寄存器共16位,7位未用,,,知道什么時候表示什么意義即可
a. 狀態標識6個
a) 符號標志 SF
b) 零標志 ZF
c) 奇偶標志 PF
d) 進位標志 CF
e) 輔助進位標志 AF
f) 溢出標志 OF
b. 控制標志3個
a) 方向標志 DF
b) 中斷允許標志 IF
c) 跟蹤標志 TF
有符號有意義:ZF SF PF OF
無符號有意義:PF ZF CF AF
4.8086的總線周期–填空啦選擇啦
由4個時鍾周期組成,時鍾周期是CPU最基本的時間計量單位
4個時鍾周期稱為4個狀態:T1、T2、T3、T4
Tw放在T3和T4之間
5.8086的最小模式典型配型 (掌握數量、名稱、芯片型號、功能)(掌握)這個你不背,老師都不放過你,簡答題必出不是最大就是最小
a.有1片8284A,作為時鍾發生器,提供時鍾信號和同步ready信號和reset信號
b.有3片8282或74LS273,用來作為地址鎖存器,暫存地址
c.有2片8286/8287,作為總線收發器,增加數據總線的驅動能力
d.有1片8086,作為微處理器,負責CPU對存儲器和IO端口的數據傳輸以及指令的執行
6.8086的最大模式典型配置(掌握)要求同最小模式
a. 有兩個或多個8086,作為微處理器,功能同最小模式
b. 有1片8284A,作為時鍾發生器,功能同最小模式
c. 有3片8282或74Ls273,用來做地址鎖存器,功能同最小模式
d. 有2片8286/8287,作為總線收發器,功能同最小模式
e. 有1片8288,作為總線控制器,控制總線是否讓出
f. 有1片8259A,作為中斷控制器,控制是否處理中斷
7.中斷–填空啦選擇啦
a. 中斷分類: a) 硬件中斷/外部中斷 i. 非屏蔽中斷 – 引腳NMI ii. 可屏蔽中斷 – 引腳INIR b) 軟件中斷/內部中斷 b. 中斷向量和中斷向量表 a) 中斷向量表中最多容納256個中斷向量 b) 一個中斷向量占4個存儲單元 c) 查向量表時,中斷類型號*4為起始地址,連續4個存儲單元
8.中斷響應過程 填空選擇
INAT引腳兩次有效,第一次有效為中斷請求信號,第二次有效為發送中斷類型號
第三章
1.Pentium的尋址方式(掌握)一定出填空,給你指令問什么方式,看清題目描述就好
a. 立即數尋址
a) 立即數只能作為源操作數,不能作為目的操作數
b. 寄存器尋址
c. 輸入/輸出端口尋址
a) I/O直接尋址
b) I/O間接尋址
d. 存儲器尋址
有效地址EA = 基址 + 變址 * 比例因子 + 位移量
a) 直接尋址 MOV AX , [1070H]
b) 寄存器間接尋址 MOV AX , [BX]
c) 寄存器相對尋址 MOV AX , [SI + 100]
d) 基址加變址的尋址 MOV AX , [BX + SI]
e) 相對的基址加變址尋址 MOV AX , [BP + SI + 100]
f) 相對的帶比例因子的變址尋址 IMUL EBX , [ESI * 4 + 7]
g) 基址加比例因子的變址尋址 MOV EAX , [EBX][ESI * 4]
h) 相對的基址加比例因子的變址尋址 MOV EAX , [EDI * 4][EBP + 80]
2.指令的注意事項 MOV—判斷題一定出
a) 不能在兩個內存單元之間傳送數據
b) 不能從一個段地址寄存器向另一個段地址寄存器發送數據
c) CS、IP、EIP寄存器不能作為目的操作數
第四章
1.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a. SRAM
a) 觸發器構成
b. DRAM
a) 電容構成
2.只讀存儲器 ROM—可能會出簡答題吧
a. 掩膜型ROM
b. 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
c. 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PROM
d. 可用電擦除的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2PROM
e. 閃爍存儲器
3.存儲器片選信號的產生方法,,簡單題常客,優點缺點,原理特點
a. 線選法
a) 電路簡單
b) 直接用地址線做為片選信號,每條地址選一個芯片
c) 用於容量小、存儲芯片也少的小系統中
d) 整個存儲器的地址不連續,空間浪費大
e) 同一單元可對應不同的地址
b. 全譯碼法
a) 存儲單元是唯一的,不會出現地址重疊
b) 只要選擇的好,可以保證地址的連續
c) 電路復雜
c. 部分譯碼法
a) 簡化譯碼電路,容易實現
b) 會有地址重疊的問題,浪費空間
c) 如果組織的好,也可以保證地址的連續性
d. 混合譯碼法
a) 因為包括了線選法,所以也有地址不連續和地址重疊的問題
4.存儲器的容量擴充方法—-填空題
a. 數據寬度的擴充
b. 字節的擴充
5.內存按照字訪問—判斷啦選擇啦填空啦
a. 對准狀態
a) 要求起始地址為偶數地址
b. 非對准狀態
a) 由於提供的對字訪問的地址為奇地址造成的
第五章
1.接口按照功能分類
a. 使CPU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輔助電路
b. 輸入/輸出接口
2.CPU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的信號–記住它,填空選擇一定有啊
a. 數據信息
b. 狀態信息
c. 控制信息
3.I/O端口
定義:CPU和外設進行數據傳輸時,各類信息在接口中進入不同的寄存器
編址方式:與存儲器統一編址方式和I/O端口獨立編址方式
4.CPU和外設之間的數據傳送方式 (原理 、 特點) (掌握)一定考,有點迷,沒整理好
a. 程序方式
a) 條件傳送方式
b) 無條件傳送方式
b. 中斷方式
c. DMA方式
a) 特點
i. 是一個接口電路
ii. 能夠控制系統總線
iii. 操縱外設和存儲器之間的數據傳輸
第六章
1.串行通信的方式
a. 根據方向划分 a) 半雙工方式 b) 單工方式 c) 全雙工方式 b. 根據數據格式划分 a) 同步方式 (同步字符 最多兩個) 通信雙方要求同一個時鍾信號 b) 異步方式 (一個起始位,停止位(1 , 1.5 , 2),奇偶校驗位)
2.可編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基本性能
a. 同步方式
a) 可用5、6、7和8位來代表字符
b) 能夠自動檢測同步字符,從而實現同步
c) 允許同步方式下增加奇偶校驗位進行校驗
b. 異步方式
a) 也可用5、6、7和8位來代表字符
b) 用1位做奇偶校驗位
c) 在異步方式下自動為每個數據增加一個啟動位,並根據編程為每個數據增加1個、1.5個或2個停止位
3.8251A的初始化(掌握)好好看看
4.8251A在異步模式下模式寄存器中的關系,,,填空題啦
時鍾頻率 = 波特率因子 * 波特率
8251 內部地址 c/d
TxD 數據發送
RxD 數據接收
5.可編程並行通信接口8255A,一定考,相信我,100%編程題
a. 內部結構
a) 3個8位數據端口: 端口A、 端口B、 端口C
b) 端口C通過控制命令被分為兩個4位端口,分別用來給端口A和端口B提供控制信號和狀態信號
b. 控制字
a) 方式選擇控制字
b) 端口你C置1 / 置0控制字
c. 工作方式
a) 方式0、方式1、方式2
b) 端口A可工作在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
c) 端口B只能工作在方式0或方式1
d) 端口C配合端口A和端口B工作
e) 只有端口A工作在方式2
d. 應用實例(掌握) (掌握) (掌握)
a) 作為連接打印機的接口 課本233頁
b) 傳輸數據
第八章
1.DMA控制器初始化
a. 將數據傳輸緩沖區的起始地址或結束地址送到地址寄存器中
b. 將傳輸的字節數、字數或雙字數送到計數器中
2.8237A的編程結構
通道內最大傳輸64KB
a. 4個獨立的通道,每個通道包含
1).當前地址寄存器 16位
2).基本地址寄存器 16位
3).當前字節計數器 16位
4).基本字節寄存器 16位
5)模式寄存器 8 位
b. 4個通道公用控制寄存器和狀態寄存器
3.8237A工作時個各信號的配合引腳變化(掌握)一定考,課本261頁
a. 作為從模塊工作時
b. 作為主模塊工作時 地址16位
4.8237A的工作模式
a. 單字節傳輸模式
b. 塊傳輸模式
c. 請求傳輸模式
d. 級聯傳輸模式
第九章
1.16位計數器范圍
二進制 最大65536
BCD碼 最大10000
2.8253/5254的工作模式
a. 定時
a) 模式2 分頻器 周期性的脈沖
b) 模式3 方波發生器
b. 計數
a) 模式0 計數結束產生中斷
b) 模式1 可編程的單穩態觸發器
c) 模式4 軟件觸發的選通信號發生器
d) 模式5 硬件觸發的選通信號發生器
第十章
1.D/A轉換器 方法 a,b 及特點
a. 由並聯電阻和運算放大器構成的DA轉換器 每個電阻都不一樣 b. T型權電阻網絡和運算放大器 只有R 和2R (最常見) c. DA轉換器的指標 a) 分辨率 反映了D/A轉換器的靈敏度,指辨別最小電壓增量的能力 b) 轉換精度 絕對轉換精度(程度)、相對轉換精度(物理量) c) 轉換速率和建立時間 反應轉換速率 d) 線性誤差
2.A/D轉換器
a. AD轉換涉及的參數 a) 分辨率 能夠分辨最小信號的能力 b) 轉換精度 反映了A/D轉換器的實際值接近理想值的精確程度 c) 轉換率 完成一次A/D轉換器所需要的時間的倒數 b. AD轉換的方法及特點 a) 計數式AD轉換 簡單,速度慢 b) 雙積分式AD轉換 抗干擾能力強 , 速度不算快 c) 逐次逼近AD轉換 速度最快 d) 用軟件和DA轉換器來實現AD轉換 速度較快
第十五章
1.計算機總線的分類及應用 常見的
a. 內部總線 cpu總線 a) 用來連接片內運算器和寄存器等各大部件 b) 也叫片內總線 b. 局部總線 PCI ISA EISA a) 連接主機板上的各主要部件 b) 可以通過擴展插槽連接各種適配器,如 卡,聲卡、網卡、圖像卡等 c. 系統總線 a) 連接各CPU插件板和其他總線主模塊 b) 最流行的系統總線是MULTIBUS、STDBUS和VME d. 外部總線 USB SCSI RS-232-C EIDE a) 微型機與外設之間的通信總線
2.總線的性能指標
a. 寬度 一次可同時傳輸的數據位數
b. 總線頻率 總線工作時每秒鍾能傳輸數據的次數
c. 傳輸率 總線工作時每秒鍾能傳輸的字節數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神思love」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shensiback/article/details/80903876
好了。。。差不多了,多看幾遍就好了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