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置文件說明
配置文件名稱一般為/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interface-name>文件
在Redhat中,系統網絡設置的配置文件保存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下。ifcfg-eth0代表 第一塊網卡的配置信息,ifcfg-eth1代表第二塊網卡的配置信息。在啟動時,系統通過讀取這個配置文件決定某個網卡是否啟動和如何配置。
DEVICE={name} #{name}表示網卡對應物理設備的名字,eth0是第一塊網卡,雙網卡或更多依次為eth1,eth*。
TYPE=Ethernet #網絡類型,Ethernet代表以太網
ONBOOT=yes/no #系統啟動引導時是否激活該網絡接口,設為yes,即激活此設備
BOOTPROTO=none/static/bootp/dhcp #設置網卡獲得ip地址的方式,可能選項為none,static,bootp,dhcp,分別對應不適用協議,靜態指定ip地址,,通過bootp協議獲得ip地址,通過dhcp協議獲得ip地址。
IPADDR={address} #如果設置網卡獲得ip地址的方式為靜態指定,{addres}就代表賦給該網卡的ip地址。
NETMASK={mask} #{mask}表示網卡對應的網絡掩碼,如255.255.255.0,與PREFIX=24表示相同的意思。
PREFIX={num} #與NETMASK的含義相同,num表示子網掩碼的位數,范圍為0~32,配置時只需要NETMASK或PREFIX之一即可。
NETWORK={address} #{address}表示網卡對應的網絡地址,(可以不要)
GATEWAY={address} #{address}默認網關
DNS1=10.1.101.51 #DNS服務配置
BROADCAST={address} #{address}對應的子網廣播地址,如192.168.0.255(可以不要)
MACADDR={MAC-address} #{MAC-address}表示指定一個MAC地址
USERCTL=yes/no # 是否允許非root用戶控制該設備
HWADDR=50:e5:49:df:b0:8b #對應的網卡物理地址
二、單網卡綁定2個IP
方法一:
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里面創建一個名為ifcfg-eth0:0的文件,
內容樣例為:
DEVICE="eth0:0"
IPADDR="x.x.x.x"
NETMASK="255.255.255.0"
如果需要再多綁定一個IP地址,只需要把文件名和文件內的DEVICE中的eth0:0加一即可。
linux最多可支持255個IP別名。
方法二:
直接在配置文件中添加兩個IP
DEVICE=br0
ONBOOT=yes
BOOTPROTO=none
IPADDR0=172.25.254.37
PREFIX0=24
DEFROUTE=yes
IPADDR1=172.25.37.250
PREFIX1=24
DNS1=172.25.254.250
DOMAIN="ilt.example.com example.com"
IPV6INIT=no
PEERNTP=no
三、配置橋接
【1】首先配置橋接網卡
DEVICE=br0 #網卡名稱為br0
NAME="Bridge enp0s25" #這個名稱方便閱讀配置文件為真實網卡enp0s25的橋接配置
ONBOOT=yes #默認激活
BOOTPROTO=none #獲取IP地址的方式為noon
IPADDR=172.25.254.37 #IP地址
PREFIX=24 #掩碼位數
DEFROUTE=yes #將接口設置為默認路由
DNS1=172.25.254.250 #DNS服務器
DOMAIN="ilt.example.com example.com" #域名
IPV6INIT=no
PEERNTP=no
TYPE=Bridge #橋接模式
STP=no
【2】配置物理網卡
DEVICE=enp0s25
BOOTPROTO=none
BRIDGE=br0
ONBOOT=yes
TYPE=Ethernet
NAME="System enp0s25"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random_w/article/details/842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