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圖


活動圖

一、結構建模與行為建模

結構建模表達的是靜態內容,用於闡明事物內容及事物間的關系

行為建模表達的是動態內容,用於闡明相關流程

二、活動圖基礎

Ⅰ. 基礎語法

img

Ⅱ. 判斷的三種處理方式

  • 在判斷菱形旁邊寫下判斷的句子。

  • 在不需要寫下判斷的內容,直接通過監護來表示這個判斷

  • 在判斷菱形前增加一個活動,表明判斷的動作,而判斷菱形不需要寫下判斷的句子。

Ⅲ. 泳道/分區

我們可以通過活動圖中的活動發起者來使用泳道(Lane)泳道也叫分區(Partition)

泳道的使用如圖下:

img

Ⅳ. 泳道的使用規范

  • 在泳道中表明活動的發起者,然后將該發起者發起的活動全部畫進該泳道中

  • 泳道可以是橫的,也可以是豎的;開始狀態、結束狀態畫在哪都可以

  • 判斷合並也可以畫在任意泳道,但是如果判斷是由某種角色負責的,則應該將這個判斷的工作抽離為一個活動,將這個活動畫在適合的泳道上。

三、活動圖進階

Ⅰ. 並行的活動

img

注意:有“分叉”必須有“匯合”,“分叉”與“匯合”必須成對出現。

示例:會簽評審

  1. 文檔作者編寫文檔后需發給高層評審

  2. 各角色收到郵件后分別對文檔提出意見

  3. 當所有角色都同意文檔時,才認為評審通過

  4. 哪怕只有一個角色不同意,則認為評審未通過,作者需要修改文檔再次發起評審。

img

Ⅱ. 對象流(Object Flow)

img

和“輸入”、“輸出”相連的箭頭叫對象流(Object Flow)

而活動與活動之間的箭頭叫控制流(Control Flow)

示例

img

我們說:工作產品1、2是活動A的輸入,活動B輸出工作產品3、4、5,其中工作產品5是活動C的輸入

Ⅲ. 連接件(Connector)

img

左邊的符號是箭頭指向A,表示活動圖到這里要轉到另外一張圖。

右邊的符號由A開始指向一個箭頭,這表示從這個A符號開始繼續這個活動圖。

四、活動的粒度

Ⅰ. 活動(Activity)與動作(Action)

img

活動與動作在外觀上沒有什么大差異,但是它們表示的意思不一樣:

  • 活動:表示流程中的一個步驟,活動可大可小,可進一步分解為子活動,最后可以分解為多個動作
  • 動作:也表示流程中的一個步驟,但不可細分。

Ⅱ. 活動的粒度問題

  • 想清楚本活動圖要表達什么內容,表達的重點是什么。

  • 根據第一點來確定合適的活動圖粒度。

  • 可先用比較大粒度的活動,達到搞清楚流程的總體情況

  • 流程大體情況明確后,可逐步細化活動的粒度。

  • 需要重點說明的部分,活動的粒度應該足夠細,能說明問題。

五、用活動圖表達復雜流程

  • 明確該流程要達到怎樣的業務目的。
  • 給流程說明有那些角色參與?那些是主要角色?
  • 排除異常情況,畫出正常情況下的流程,這就是流程的主干,通常是線性的流程。
  • 明確流程主干中的活動設計到的角色。
  • 逐步增加分支流程,關鍵的分支流程應該表達出來,但要注意並不需要畫出所有的異常情況,必須時通過注釋或文字說明
  • 適當控制活動的粒度
  • 先畫出反應當前情況的流程,再畫出優化后的流程。
  • 對照前后差異,整理處業務需要調整的地方,客戶管理需要改善的地方,盡快與客戶確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