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閉包


閉包的定義

簡單理解JS中的閉包 通過阮一峰老師關於閉包的文章寫過一次對閉包的理解,這篇文章比較簡潔地再談一次閉包。

閉包指的是能夠訪問另一個函數作用域中變量的函數。

閉包的作用

1)閉包使得我們可以在函數的外部訪問函數內部的變量

function fn1 () {
  let a = 1
  return function fn2 () {
    console.log('fn1 中的 a = ', a)
  }
}

let result = fn1()
result() // fn1 中的 a = 1

如上面的代碼所示,在函數外部我們本來是不能訪問 fn1 內部的變量 a 的,但是通過閉包 fn2 這座橋梁,現在我們可以在函數 fn1 的外部訪問到其內部的變量了。

2)閉包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能夠隱藏數據

看下面這段代碼

function cache () {
  let data = {}
  return {
    get(key) {
      return data.key
    },
    set(key, val) {
      data.key = val
    }
  }
}

// 使用 get 和 set 可以訪問和修改 data 對象但是拿不到 data 對象
const result = cache()
result.set('a', 1)
console.log(result.get('a'))

上面的代碼中 get 和 set 就是兩個閉包,可以訪問到 cache 內部的變量 data,借助這兩個閉包(橋梁)也能在函數外部訪問到這個變量,並且能夠修改 data 對象內部的值。但是並不能獲取到 data 對象,這就是閉包常見的一個應用隱藏變量。

閉包帶來的問題

再來分析一下上面的這段代碼,一般情況下當一個函數運行完成之后這個函數內部的變量就會被銷毀,但是在使用閉包后,cache 函數內部的變量 data 並不會被銷毀而是永遠保留在內存中。

這是因為外部的 result 引用着返回的對象,對象中又有 get 和 set 函數里面使用着 data,所以當 cache 運行完成之后也是有變量在引用它,因此並不會被垃圾回收機制回收。

所以要在閉包使用完成后及時手動地釋放引用,例如將上面的 result 賦值為 null,這個時候 cache 函數內部的 data 對象就沒有變量再去引用它了,因此會被垃圾回收機制回收。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