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電腦的硬件配置信息
1.通過軟件測試:推薦軟件:魯大師,CPU-Z等軟件測試
這是我用魯大師測試的我的電腦
2.根據你的電腦的型號,去中關村搜索電腦型號,能找到很具體的電腦配置信息,如圖:
注意,你的電腦型號可能與你電腦上貼的電腦參數不一致(我的電腦就不一致),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查
進入運行“ WINDOWS + R ”,在輸入框中輸入 dxdiag ,點擊確定,在打開的窗口中找到 “系統型號” 即是你電腦的型號。
二、如何選擇內存
這里推薦一個帖子
https://www.toutiao.com/i6645057131361862152/?in_ogs=2&traffic_source=CS1118&ug_detail_app=tt_search_app&utm_source=VV&source=search_tab&utm_medium=wap_search&prevent_activate=1&original_source=2&in_tfs=VV&channel=
(關於內存的內容,基本復制這個帖子)
1.內存的基本知識
內存條作為電腦的臨時數據儲存器,主要負責操作系統和軟件在運行的過程中加載和交換臨時數據。
所以內存的容量決定了你的電腦能同時存儲多大的緩存數據,超過內存容量的緩存數據就會像管道堵塞一樣處於等待加載狀態,從而導電腦卡機,而內存的工作頻率和帶寬則決定它在交換這些緩存數據的快慢。
(注:操作系統本身也可以設置虛擬內存,原理就是划分普通的硬盤空間來當成RAM使用,雖然硬盤的傳輸速度,相對內存條來說比較慢,但是合理划分虛擬內存可以緩解內存條容量超載時的系統崩潰現象。)
2.如何挑選電腦的內存條:
一、內存類型
目前電腦內存條主要為DDR3和DDR4,而舊的DDR和DDR2已經被淘汰了,所以我們現在主要區分DDR3和DDR4即可,內存條的產品標識中會標明它的內存類型。
從Intel的第6代CPU平台開始,內存條的類型為DDR4,舊硬件平台以DDR3為主。

不同類型的內存條的插槽是不通用的,它們各自的防呆口位置也略有不同,請根據內存的防呆口方向插入內存,以免造成內存損壞。
下圖是為大家整理的常見CPU和主板所支持的內存類型:

二、內存的主頻
內存的主頻決定了內存條的讀取快慢,DDR4因為內存顆粒的優勢,在主頻方面比DDR3高出不少。DDR3內存條的主頻為1066Mhz、1333MH、1600MHz和1866Mhz,而的DDR4內存條的主頻為2133MHz、2400 MHz、2666 MHz、3000 MHz、3200 MHz、3600 MHz、4000MHz。隨着DDR4內存條的生產工藝逐漸提升,后期還會出現更高主頻的內存條。
在挑選內存條時,不光要確定CPU和主板支持內存條的類型,還要確保你的電腦CPU和主板能不能支持這么高主頻的內存條。通常在CPU和主板的產品說明中,會寫明它最高支持的內存主頻范圍,在選購高頻率內存條時就要注意一下了。

當內存條的工作頻率高於CPU或者主板的最大支持頻率時,會以最低的那方的主頻標准為准。例如:某台電腦內存的主頻為3200MHz,而CPU最大支持2400MHz的內存條,主板最大支持2666MHz的內存條,那最終這台電腦的內存主頻為2400MHz。(注:當CPU和主板的支持的最大內存主頻低於插入的內存主頻時,更容易出現電腦藍屏和無法點亮的問題。)
另外,不同頻率的內存條一起使用,會以最低頻率的那條內存條的頻率為最終頻率。
查詢CPU的支持頻率只需要查詢CPU的參數即可,我是在太平洋電腦網中查到的,參數很詳盡。
三、內存容量的選擇
DDR3的單條內存條容量主要以4Gb和8Gb為主,而DDR4的單條內存條容量主要以8Gb和16Gb為主。
對於普通辦公電腦,總內存主要為4-8Gb,對於游戲主機,總容量主要為8-16Gb。

目前常規的M-ATX和ATX主板都有4個內存插槽,所以在挑選內存條時,假如你想配置總容量為16Gb的內存條,選擇2條8Gb的內存條組成雙通道的性能會優於使用單條16Gb內存,兩者總價區別不大,但是雙通道的可以獲得更高上限的傳輸帶寬。(注:內存雙通道是增加內存的帶寬,不是頻率)
四、筆記本內存條
筆記本的內存條和台式電腦的是不一樣的,目前筆記本的內存分為傳統的插槽式內存條和BGA封裝(焊接),通常超極本或者上網本為了節省空間和增加電腦的穩定性,都采用了BGA封裝內存的方式,這就導致了用戶在后期不能隨意地更改內存,只能通過專業的切除焊接去更換,技術難度高,而且適配硬件不好買。

所以筆記本用戶如果想要升級內存,得先看看自己的電腦是什么類型的內存方式。
目前傳統的筆記本內存條分為DDR3、DDR3-L和DDR4這三種。
其中DDR3-L(Low Voltage)為低電壓版(1.35V),相比標准電壓版本(1.5V)會更加省電,而速度也會稍慢,而普通的DDR4筆記本內存的電壓已經很低了(1.2V),后期應該也不會專門推出低電壓版。
五、個性化內存條
對於喜歡DIY的用戶來說,內存條也有可以個性化選擇的組件,常見的為內存散熱片和內存燈條這兩種。

內存條的散熱片最早是應用在服務器上,因為服務器需要長時間的高內存占用率在運行,所以需要更好的散熱性能來保證穩定性,以免內存過熱導致服務器強制重啟。
而隨着現在大型游戲的緩存數據越來越來大,很多消費級內存條也開始添加散熱片,增加散熱性能是一方面,還可以保護內存的電子線路板不容易損壞。

而內存燈條就是純粹為了好看了,很多側透和全透機箱的用戶,都會選擇帶LED燈條的內存條來增加光污染的效果,而帶燈條的內存條,通常都是高主頻配置的內存條,它的工作電壓要求也會相對較高,對內存的穩定性影響還有待考究。
六、內存時序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寫內存條的時序,其實內存的時序也是其性能的一個指標。
但是商家很少在產品的描述里面標明內存條的時序,所以用戶在挑選內存時很難去對比不同內存的時序參數。還有就是,市面上同頻率同類型的內存條,它的時序是很接近的,對於不需要對內存進行超頻的用戶,看內存條的頻率挑就行了。
針對部分對內存條時序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這里再補充說明一下:

(注:通俗點來說,內存尋址的過程中要確定一個數據的坐標位置,需要一行一行和一列一列依次尋址,所以簡稱行尋址和列尋址。)
時序是內存在工作過程中的周期數值,在相同的頻率下,時序值越低,其相對尋址延遲就越低,在對比不同內存條的延遲時,除了看時序,還得看內存條的頻率。網上那些計算延遲的方式怎么算都有出入,因為計算公式是通過單獨的硬件參數去計算,拋開了硬件平台其他性能因素的影響,所以還是得通過軟件的模擬讀寫來得出的結果為准:

時序值並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時序容易導致系統不穩定,而設置太高也會導致延遲變高,所以並不推薦普通用戶自己調節內存的時序。特別是內存超頻之后,它的時序值會隨之上升,有些用戶會手動設置時序值,建議是:
tRAS的值必須大於tCL+tRCD,而tRC的值最好等於tRAS+tRP的值 。
tRAS和tRC設置過大會造成不必要的高延遲,過低會導致被激活的行單元還沒完全充電完就開始初始化了,容易造成數據損壞。
七、補充說明
近日通過幾家內存批發渠道了解到,目前DDR3的一部分型號已經開始停產了,而市場上這些型號仍然在售的除了庫存之外,還有一些翻新內存,所以對於想要購買DDR3內存條的用戶,最好選擇廠家直營的店鋪購買,而且盡量選擇1600Mhz主頻的內存條。
當然因為支持DDR3的硬件平台數量依然很龐大,所以主流的內存廠商還會繼續保留部分DDR3的生產線,至少在幾年內都不用擔心DDR3的供應問題。
以上就為挑選內存條的方法,你學會了么?
三、如何選擇固態硬盤
1. 硬盤的升級可以買一個 固態硬盤(SSD)與 原先電腦自帶的機械硬盤 組合起來,形成雙硬盤。把固態硬盤裝在原機械硬盤的位置,機械硬盤可以拆掉電腦的光驅(現在基本用不到),裝到原光驅的位置,只需再買一個光驅位的硬盤托架。
2. 選擇固態硬盤需要考慮三點: 硬盤接口、協議和硬盤位尺寸。
查詢硬盤接口可以用 HDTunePro 這款軟件。(已上傳,在我的文件里。上傳版本為:硬盤檢測工具(HD Tune Pro)5.75漢化專業版)
網上也有說可以用魯大師查的,我的電腦魯大師沒查到硬件接口。

注意:硬盤不僅要看容量大小,還要看讀寫速度(這很重要)。而讀寫速度對電腦的硬盤接口和協議又有要求。具體的請看下面的視頻。
3. 選擇什么品牌的固態硬盤 和 內存?
固態硬盤推薦3個品牌:英特爾、三星、東芝
內存推薦:三星 和 金士頓。
也推薦一個視頻:
電腦的拆裝: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72ee561a54f956e16138df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