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p/64414205
前面介紹如何使用DAX生成日期表的時候,使用了VAR,有人留言問這個VAR怎么理解,那么這篇文章就來介紹VAR以及它的用法。
VAR是VARIABLE的縮寫,意思為變量,任何一個編程語言中,變量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DAX當然也是一種語言,也有變量這個概念。如果以前學過編程,對這個應該很熟悉;沒學過也沒有關系,看了本文你就理解了。
我們人都有記憶能力,電腦也有記憶能力,並且比人的記憶能力更強大更穩定,那么如何利用電腦的記憶能力呢,就是利用變量。
變量就是可以改變的量,比如把當天日期定義為一個變量,那么通過這個變量電腦就記住了今天是4月29號,到了明天就變成4月30號了。
通過變量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電腦的記憶,需要了就用,用完了可隨時丟開,再想使用了再拿過來。
與變量想對應的就是常量,比如新中國成立日期是1949年10月1日,就是一個常量,電腦中定義以后,無論時光怎么流逝,電腦中這個記憶都不會改變。
在DAX中,就是通過VAR來控制電腦的記憶的。
VAR語法
VAR的語法規范很簡單,就是把一個表達式定義為一個名稱,
VAR 變量名=表達式
其中變量名不能和模型中現有的表名、字段名相同,也不能使用數字作為第一個字符,不能使用空格等,這個不用刻意記,如果提示變量名不符合規范,重新命名一下就是了。
定義變量是為了使用,是要返回結果的,這個操作由RETURN來完成,具體使用方式,看下面的示例。
VAR使用示例
假如有一個產品銷售數據,現在計算每種產品的同比增長率,如果不使用VAR,我們可能是這樣來計算的,
1,新建度量值,
[Sales]=SUM(銷售表[銷售額])
2,計算去年銷售額,
[Saleslastyear]=CALCULATE([Sales],SAMEPERIODLASTYEAR(日期表[日期])
3,計算同比增長率
[YoY%]=DIVIDE([Sales]-[Saleslastyear],[Saleslastyear])
而使用VAR,新建一個度量值就可以搞定:
[YoY%]=
VAR Sales=SUM(銷售表[銷售額])
VAR Saleslastyear=
CALCULATE(SUM(銷售表[銷售額]),SAMEPERIODLASTYEAR(日期表[日期])
RETURN
DIVIDE(Sales-Saleslastyear,Saleslastyear)
這個度量值先定義一個變量“Sales”,然后再定義第二個變量的時候,兩個變量定義完成后,返回兩個變量相除的結果。
如果把這個度量值放入到上下文中,比如當前上下文為產品甲,電腦中會先記住產品甲的“Sales”,然后記住產品甲的“Saleslastyear”,最后通過RETURN后面的表達式,調用上面的記憶,執行運算,得到產品甲的同比增長率。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VAR可以簡化度量值的書寫,並便於理解。並且它完成運算以后結果就被電腦記憶下來,需要時可以隨時調用,而無需重新運算,大大提升了DAX的運算性能。
它還有一個小功能就是替代EARLIER函數。
替代EARLIER函數
在之前介紹EARLIER函數的時候,曾舉了一個計算累計銷量的例子,
用的是下面的DAX編寫的新建列:
SUMX (FILTER('訂單表',[序號]<=EARLIER([序號])&&
[產品名稱]=EARLIER([產品名稱])),[銷售數量])
現在用VAR可以這樣寫:
VAR Index=[序號]
VAR ProductID=[產品名稱]
RETURN
CALCULATE(SUM([銷售數量]),filter('訂單表',
[序號]<=Index&&[產品名稱]=ProductID))
可以返回同樣的結果,比EARLIER更易於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生成日期表的DAX,其中有兩種方式也是綜合使用VAR的例子,再仔細看一遍也可以加深對VAR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