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教你如何快速集成機器學習能力


背景

  繼上篇博文說了如何快速集成掃碼以后 我又上官網去了解了一下其他的功能,其中機器學習服務是當下比較火的,而且還是免費的。就趕緊點進去學習一下。看看能夠快速實現哪些功能。

鏈接在這里: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development/HMS-Examples/ml-samplecode-4
華為HMS機器學習服務代碼下載鏈接: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development/HMS-Guides/ml-introduction-4

  注意:上面鏈接中的代碼無法直接被調用,需要配對應的agconnect-services.json才可以使用。為了方便起見,我將我賬號的注冊的json文件共享出來,下面會有哦~


能力介紹

  里面分為人臉識別,圖像分割,文本檢測,翻譯,目標檢測,物體識別,地標識別,語音識別,好像在接下來還會推出拍照購物,姿勢檢測等一系列新功能。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構建工程

  安卓裝機等前期步驟詳細可以參開我的上一篇博文android 超簡單集成快速掃碼: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132951/article/details/104797443

1 配置校驗

  在上一篇中,由於掃碼是純端側的服務,所以不需要配置agconnect-services.json。但是機器學習服務有些是要用到雲端的,所以必須配好這個文件才可以使用。為了方便起見,我把不需要json文件也就是純端側的能力用紅框標了出來。
  那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用到除了紅框外的功能必須配置一下json文件。
  注意:上面鏈接中的代碼無法直接被調用,需要配對應的agconnect-services.json才可以使用。

  這是我的json文件:agconnect-services.json

{
 "agcgw":{
  "backurl":"connect-dre.dbankcloud.cn",
  "url":"connect-dre.hispace.hicloud.com"
 },
 "client":{
  "cp_id":"890086000300129143",
  "product_id":"9105385871708413564",
  "client_id":"275456434039161856",
  "client_secret":"890DA62DAA27FA182FAFE33DE81766A40E084B9E3849242970C7569EFCE0663D",
  "app_id":"101639565",
  "package_name":"com.huawei.mlkit.csdn",
 "api_key":"CV5G18pJUEauNSTgMPuabJyUiONxrmmUDpS28JDCfM3xQmDxuaOXmLcY9xt3aObN76MQQy9XR55yIQQ9ESvxKfm32h+g"
 },
 "service":{
  "analytics":{
   "collector_url":"datacollector-dre.dt.hicloud.com,datacollector-dre.dt.dbankcloud.cn",
   "resource_id":"p1",
   "channel_id":""
  },
  "ml":{
   "mlservice_url":"ml-api-dre.ai.dbankcloud.com,ml-api-dre.ai.dbankcloud.cn"
  }
 },
 "region":"DE",
 "configuration_version":"1.0"
}

  然后將這個agconnect-services.json放在下載的app這層的目錄中。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如果看不到這個菜單,需要缺人這里是不是project目錄,如果不是可以切換過來。
  然后把app目錄下,注意是app目錄下的,build.gradle中將applicationId改為mlkit.csdn


運行

  點擊小箭頭開始運行~


效果展示

1 人臉識別(能看得清我嘛)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 圖像分割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3 文本識別(分為雲測端側)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4 翻譯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5 物體分類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6 目標跟蹤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往期鏈接:Android | 教你如何在安卓上實現通用卡證識別,一鍵各種卡綁定
內容來源: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forum/topicview?tid=0201211368231230067&fid=18
原作者:Wisteria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