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復權、后復權與不復權?


再探討下K線圖里面的前復權、后復權和不復權不甚了解,於是,想着就來學習下。可配合看投資與股票交易規則中4.3節除權除息部分。
說復權,要先明白轉送除權
轉送就是送股或者轉增股票,比如10送10,10送15。上市公司在送股后,股票的數量變多,但是股票價值不變,所以股價變低,在K線圖上出現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叫除權。除權后,股價發生了變化,但實際成本沒變,如果我們要想知道股票的真實價格就需要對股票進行復權。

復權

\(\color{purple}{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然后用相同成本進行比較。復權可以消除由於除權除息造成的價格走勢畸變,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所謂\(\color{purple}{不復權}\),就是除權后,不人工填補股價走勢圖上的巨大空隙,任由斷層存在
舉例:
以花園生物(300401)為例,根據年初的高送轉方案,每10股均送轉15股,5月4日實施后,股價從50元跌至20.35元。下圖一是不復權的走勢圖,在5月4日股價呈現斷崖式下跌
【圖一:花園生物5月4日除權后不復權走勢圖 】

\(\color{purple}{前復權}\)就是以目前股價為基准,保持現有價位不變,縮減以前價格,把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簡單說就是把除權前的價格按現在的價格換算過來,復權后現在價格不變,以前的價格減少

\[前復權公式:復權后價格=(復權前價格-現金紅利)/(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

下圖二是花園生物\(\color{purple}{前復權}\)走勢,保持現有的20.35元不變,把5月3日的50元復權后變成19.94元。我們同時發現與不復權大幅下跌相比,前復權處理后5月4日股價實際上還上漲了2.06%
【圖二:花園生物前復權走勢】

\(\color{purple}{后復權}\)是指在K線圖上以除權前的價格為基准來測算除權后股票的市場成本價。簡單說就是把除權后的價格按以前的價格換算過來,復權后以前的價格不變,現在的價格增加。通過后復權我們可以看出該股上市以來累計漲幅,如果當時買入,參與全部配送、分紅,一直持有到目前的價位

\[后復權公式:復權后價格=復權前價格×(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現金紅利 \]

下圖是花園生物后復權走勢,5月3日的股價為100.40元,5月4日的收盤價102.46元,同樣漲幅2.06%
【圖三:花園生物后復權走勢】

這里多說一句定點復權,是指以某一天價格點位為參照物,進行的前復權或后復權

二、不復權、前復權、后復權的用途

\(\color{purple}{不復權}\)的話,K線圖能真實反應股價歷史的除權信息,缺點是會留有大缺口,均線系統被打亂
\(\color{purple}{前復權}\)以目前價為基准復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成本分布情況,如相對最高、最低價,成本密集區域,以及目前股價所處的位置是高還是低。如果進行技術分析,最好用前復權,這樣當前的價格是最新的實際價格,且K線均線的走勢是連續性的,不影響看盤。
\(\color{purple}{后復權}\)保持上市第一天的價格不變,根據分紅配股數據處理之后的價格,這會導致最后一天的價格顯示出來不是實際成交價,但可以看出股票真實價值的增加及持股者的真實收益率。如果進行價值投資,建議采用后復權,這樣計算的收益率是相對正確的,查詢也比較直觀

三、總結

綜上所述,\(\color{purple}{前復權}\)可以實現技術指標的連續性,\(\color{purple}{后復權}\)可以實現股價走勢的連續性,\(\color{purple}{不復權}\)則可以直觀顯示出股價除權除息后是\(\color{purple}{填權}\)還是\(\color{purple}{貼權}\)的走勢。
多說一句,\(\color{purple}{填權}\)主要指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於除權(除息)基准價,這種行情稱為\(\color{purple}{填權}\)\(\color{purple}{貼權}\)是指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交易市價低於除權(除息)基准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日的收盤價有所下降。本文選取的花園生物案例在除權后走出的是填權行情

參考:什么是前復權、后復權與不復權?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