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解說】
M是一代mini硬件接口,如MSATA,M.2是二代mini硬件接口,如M.2 NVME/SATA, M.2支持傳統SATA和PCI Express存儲設備
M.2更多的指的是主板上的硬件接口(M.2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接口規范,也就是我們以前經常提到的NGFF,即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而SATA/PCI-E則更多的指的是一種數據傳輸通道,目前常見sata接口有sata2和sata3,最大傳輸速度是6Gb/s,PCI-E接口通道有PCI-E 2.0 x2及PCI-E 3.0 x4兩種,最大速度達到32Gbps,可以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使用,而且早期PCI-E硬盤不能做啟動盤的問題早解決,現在旗艦級SSD大多會選擇PCI-E接口。雖然PCI-E SSD有諸多好處,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PCI-E SSD由於閃存顆粒和主控品質問題,總體成本較高,相比傳統SATA固態硬盤價格貴一些。另外,由於PCI-E會占用總線通道,入門以及中端平台CPU通道數較少,都不太適合添加PCI-E SSD,只有Z170,或者是X79、X99這樣頂級平台,才可以完全發揮PCI-E SSD的性能。總的來說,如果你是一個不差錢的土豪,那么就 PCI-E SSD吧!
————————————————
AHCI和NVMe為接口對應的數據傳輸協議規范(驅動程序層面)。
NVMe(或稱非易失性內存主機控制器接口規范(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標准在2012年升級到NVMe 1.1,而NVMe 1.2標准是在2014所推出的。直到2017年5月,NVMe升級到1.3版本.
M.2接口有兩種類型:Socket 2和Socket 3,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采用PCI-E ×2接口標准,最大的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MB/s,寫入也能達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論帶寬可達4GB/s。
mSATA SSD(左)和M.2 2242 SSD(右)的大小比較
SATA revision 3.1
SATA revision 3.2 (16 Gbit/s, 1969 MB/s)
SATA 3.0標准發布於2009年5月26日,也就是SATA 6Gbps,2011年7月升級為SATA 3.1,2013年8月升級為SATA 3.2,2016年2月升級為SATA 3.3,一直在加入新的特性,優化設備支持。2018年公布的SATA Revision 3.4版標准規范相比前面幾個版本,在兼容性、可靠性以及性能上都有一些小改進,以滿足用戶對存儲設備安全高效使用的需求。
傳統硬盤最高也就150M的速度,7200轉的台式機硬盤:90-190MB每秒。copy硬盤的讀寫速度主要由轉速決定的轉速:筆記本硬盤5400轉,台式機硬盤7200轉。對應的硬盤的讀寫速度通常是5400轉的筆記本硬盤:50-90MB每秒。7200轉的硬盤用zhidao專業的測速軟件測試如下:1、最大讀取速度為140.7MB/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09.2MB/秒。2、最大寫入速度為133MB/秒,平均寫入速度為104MB/秒。
-----------------------------------
總線類型 數據傳輸率
ISA 8.33MB/S
EISA 133MB/S
VISA 133MB/S
PCI 133MB/S
AGP 266MB/S
AGP-2X 533MB/S
AGP-4X 1.O66GB/S
AGP-8X 2.133GB/S
PCIe 2.0標准:
PCI Express1X(單通道) 500MB/S
PCI Express2X(單通道) 1GB/S
PCI Express4X(單通道) 2GB/S
PCI Express8X(單通道) 4GB/S
PCI Express16X(單通道) 8GB/S
USB 3.0的5Gbps(/10)速度實際上是理論500MB/s
USB 2.0的480Mbps(/8)速度實際上是理論60MB/s
SATA 6Gbps (/10)的理論速度則是600MB/s
以下是 PCIe 各版本的對比。注意在同一個版本中,也有不同的速率,取決於產品使用多少條通道(Lane)。
【補充】
注意,NVMe 和 AHCI 一樣,是邏輯(或者說軟件、驅動程序)上的標准。而 SATA 和 PCIe 則更注重於物理層面(電流、電壓、觸腳等)。NVMe 比較新,Windows 7 沒有原生驅動,因此安裝的時候需要加第三方驅動。這個和當年 Windows 7 / AHCI 類似。
--- 物理接口 ---
說完了總線和協議,下面說說物理接口。無論采用什么總線和協議,主板總得連接到存貯設備上。這里所說的物理接口,指是是物理尺寸和形狀,電氣特征不作討論。接口又分主機端和設備端。由於種類繁多,這里挑幾個常見的。
1. SATA 設備端。下圖是大家所熟悉的 SATA 硬盤接口(設備端)。大部分 2.5" SSD 也是用這種接口。采用這種接口的,只能使用 SATA 總線。不能使用 PCIe 總線。
2. M.2 接口。(以前叫 NGFF,現在統一叫 M.2 了,大家改改習慣吧)。采用這種接口的 SSD,可以使用 SATA 或者 PCIe 總線(取決於主板和SSD)。如果采用 PCIe 總線,又分 AHCI 和 NVMe 兩種協議。因此總共有三種。下面是代表性產品:
a) 三星 850 EVO M.2 接口,SATA 總線,AHCI 協議
b) 三星 SM951 M.2 接口,PCIe 總線,AHCI 協議
c) 三星 SM951 M.2 接口,PCIe 總線,NVMe 協議
3. SATA Express 接口。SATA Express 使用的是 PCIe 總線,向下兼容 SATA 總線。設備端物理接口如下圖。給眼神不好的同學提個醒:設備端的觸腳是連在一起的,而不是 SATA 那樣分成兩部分。目前 T460/T560/X260/P50s 可以支持 SATA Express 的設備(東芝品牌的 SSD)。
--- 總結 ---
下圖總結了目前不同標准/協議之間的組合。
由於上圖可見,AHCI 和 NVMe 是驅動程序層面的。顧名思義,NVMe 只適用於 SSD(SSD和主板也要支持 NVMe 才行)。AHCI 則適用於機械硬盤和SSD。
在主板芯片層面,有 AHCI 控制器和 PCIe 控制器。有趣的是 AHCI 驅動程序“居然”可以使用 PCIe 控制器(中間那條橙色的線)。這個其實是個過渡方案,目的是在利用 PCIe 高帶寬的同時,保持對上層軟件的兼容性。目前在筆記本上,用這個方案的產品並不多。樓主也不覺得會成為主流。
綠色那個框是主板上的物理接口。參見以上“物理接口”一節。注意即使是同樣的物理接口,也可以選擇不同的總線和協議(如果主機和設備支持的話)。因此不要以為買了 M.2 的盤就一定是高大上,買了 2.5" 的盤就一定是屌絲。
左下角的 SATA 設備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很熟悉。
右下角的 PCIe SSD 設備則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控制器(最下面的兩個框):AHCI 和 NVMe。因此,同樣是 PCIe 的 SSD,也可以有不同的傳輸效能。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已經暈了。下面按傳輸效率做個排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PCIe NVMe。
這個是最高大上的。在筆記本市場,根據效能,可以再細分為兩個等級:
1A 是 M.2 尺寸的 NVMe(如三星 950 PRO)。可以有四條 PCIe 通道,速度最快。但由於電路板面積限制,容量和發熱都是個問題。
1B 是 2.5" 尺寸的 NVMe(如東芝 XG3),采用 SATA Express 接口,可以有兩條 PCIe 通道,傳輸速率較低。由於 2.5" 體積較大,容量和發熱比 M.2 要好。在 T460/T560/X260/P50s 上可用。
2. PCIe AHCI。
效能比 1 稍低,是由於 AHCI 協議的滯后性決定的。筆記本上只有 M.2 外形,沒有 2.5" 外形。(如三星 SM951 AHCI 版)。
3. SATA AHCI。
效能最低,但兼容性最好,根據外形可分為兩類。這兩類的傳輸效能是一樣的,無分高低。如果要便宜、容量,則選 2.5"。如果要輕薄,則選 M.2。
3A 是 2.5" 外形的設備,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等。
3B 是 M.2 外形的設備,如三星 850 EVO 的 M.2 盤。
參考
M.2 的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2
談M.2接口固態硬盤發展與普及: http://storage.yesky.com/88/37279088.shtml
M.2兩種版本全對比:http://ssd.zol.com.cn/579/5798409_all.html#p5798800
NVMe SSD是個啥? http://www.cfan.com.cn/2016/0929/127391.shtml
NVMe Managerment Interface 介紹 http://www.snia.org/sites/default/files/SDCIndia/2016/Presentations/NVMe-MI%20SDC%20India.pdf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亞歷山大的陀螺」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don_chiang709/java/article/details/867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