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協議的概念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種以信元為單位的異步轉移模式。它是基於B-ISDN寬帶綜合服務數字網標准而設計的用來提高用戶綜合訪問速度的一項技術。在交換形式上而言,ATM 是面向連接的鏈路,任何一個 ATM 終端與另一個用戶通信的時候都需要建立連接,所以,ATM 擁有電路交換的特點;在ATM交換方式中,文本、語音、視頻等所有數據將被分解為長度固定的信元(cell)。信元長度固定為53字節。
ATM技術是目前唯一實現QoS的技術;同時支持語音、數據、圖像等寬帶業務、技術成熟,標准化程度高;在業界被廣泛支持;具有良好的網絡互聯和互通能力;不斷演進以適應不斷出現的新業務。
ATM協議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ATM的網絡模型如上所示,包含兩個重要部分:UNI和NNI。
① UNI(用戶-網絡接口):UNI為ATM網中的用戶網絡接口,它是用戶設備與網絡之間的接口,直接面向用戶。按其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為公用網UNI和專用網UNI(P-UNI),PUNI不必象公網接口考慮嚴格的一致性,因而PUNI接口形式更多、更靈活。
② NNI(網絡節點接口):一般為兩個交換機之間的接口,同樣也分為公網NNI(和專用網NNI(PNNI)。公網NNI和PNNI的差別很大,如公網NNI的信令為No.7信令體系的寬帶ISDN用戶部分(BISUP),而PNNI則完全基於UNI接口,仍采用UNI信令結構。
ATM的信元
ATM是一種高速分組交換技術。分組交換的基本數據傳輸單元是分組,而ATM的基本數據傳輸單元是信元。在ATM交換方式中,文本、語音、視頻等所有數據將被分解為長度固定的信元(cell)。信元有一個5字節的信元頭(header)與一個48字節的用戶數據(user data),信元長度為53字節。
GFC:一般流量控制
VPI :虛通道標識
VCI :虛信道標識
PTI :凈荷類型
CLP:-信元丟失優先級
HEC:信頭誤碼控制
ATM信元交換過程
物理鏈路是連接ATM交換機-ATM交換機、ATM交換機-ATM主機的物理線路。每條物理鏈路可以包含一條或多條虛通路VP,每條虛通路VP又可以包含一條或多條虛通道VC。
VP:在虛通路一級,兩個ATM端用戶間建立的連接被稱為虛通路連接,而兩個ATM設備間的鏈路被稱為虛通路鏈路(VPL,virtual path link)。那么,一條虛通路連接是由多段虛通路鏈路組成的。每一段虛通路鏈路VPL都是由虛通路標識符(VPI,virtual path identifier)標識的。每條物理鏈路中的VPI值是惟一的。虛通路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交換式的。每條虛通路中可以有單向或雙向的數據流,ATM支持不對稱的數據速率,即允許兩個方向的數據速率可以是不同的。
VC:在虛通道一級,兩個ATM端用戶間建立的連接被稱為虛通道連接,而兩個ATM設備間的鏈路稱為虛通道鏈路(VCL,virtual channel link)。虛通道連接VCC是由多條虛通道鏈路VCL組成的。每一條虛通道鏈路VCL都是用虛通道標識符(VCI,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來標識的。根據虛通道建立方式的不同,虛通道又可分為以下兩類:永久虛通道(PVC,permanentvirtual channel)、交換虛通道(SVC,switched virtual channel)。虛通道中的數據流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雙向的。當虛通道雙向傳輸信元時,兩個方向的通信參數可以是不相同的。
ATM交換的本質上是分組交換,ATM交換又分為VP交換和VC交換兩種,VPI和VCI只在兩個物理節點之間有意義。
【VP交換只改變VPI的值不改變VCI的值;VC交換既改變VPI的值又改變VCI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