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 - I/O 性能指標:如何理解 IOPS


存儲器 - I/O 性能指標:如何理解 IOPS

計算機組成原理目錄:https://www.cnblogs.com/binarylei/p/12585607.html

1. I/O 性能指標

IO 性能、順序訪問和隨機訪問如果去看硬盤廠商的性能報告,通常會看到以下指標。

  1.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程序發起一個硬盤的寫入請求,直到這個請求返回的時間。
  2. 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fer Rate):吞吐率,順序 IO。
  3. IOPS:每秒輸入輸出操作的次數,隨機 IO。

我們現在常用的硬盤有兩種:

  1. HDD 硬盤:機械硬盤,順序IO 大概 200 MB/s,隨機 IO 大概 100 iops。
  2. SSD 硬盤:固態硬盤,順序IO 大概 1 GB/s,隨機 IO 大概 1 ~2 萬 iops。

HDD 硬盤使用 SATA 3.0 的接口,而 SATA 3.0 接口帶寬 6Gb/s(768 MB/s)。而 SSD 硬盤如果使用 SATA 3.0 接口,最大帶寬也就只能是 SATA 接口的最大值,並不能充分發揮 SSD 的性能優勢,所以 SSD 硬盤還提供了 PCI Express 接口。

2. IOPS 性能測試

top
iostat
iotop

待補充 ...

參考:


每天用心記錄一點點。內容也許不重要,但習慣很重要!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