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設計的六個階段詳解


數據庫設計的階段

數據庫設計可以分為6個階段
1. 系統需求分析階段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4. 物理結構設計階段
5. 數據庫實施階段
6. 數據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各階段的任務

系統需求分析

對現實世界要處理的對象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對原系統的了解,收集支持新系統的基礎數據並對其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系統的功能。
1. 調查分析用戶活動
2. 收集和分析需求數據,確定系統邊界信息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3. 編寫系統分析報告
兩種方法:自頂向下,自底向上

概念結構設計

將需求分析數據抽象成局部E-R模型,再將局部E-R模型集成為全局E-R模型

邏輯結構設計

將概念模型轉換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的過程
由初始關系模式設計到關系模式規范化再到模式評價

物理結構設計

對於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

數據庫實施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在計算機上建立起實際的數據庫結構、裝入數據、進行測試和試運行的過程。

數據庫運行和維護

主要有以下三項內容:
1. 維護數據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監測並改善數據庫性能
3. 重新組織和構造數據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