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與 connect()
原文: https://www.cnblogs.com/bleopard/p/4004916.html
標准的udp客戶端開了套接口后,一般使用sendto
和recvfrom
函數來發數據,最近看到ntpclient的代碼里面是使用send
函數直接法的,就分析了一下,原來udp發送數據有兩種方法供大家選用的,順便把udp的connect
用法也就解釋清楚了。
方法一
方法二:
首先從這里看出udp中也是可以使用connect的,但是這兩種方法到底有什么區別呢?首先把這四個發送函數的定義列出來:
int send(int s, const void *msg, size_t len, int flags); int sendto(int s, const void *msg, size_t len,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to, socklen_t tolen); int recv(int s,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int recvfrom(int s,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 socklen_t *fromlen);
從他們的定義可以看出,sendto
和recvfrom
在收發時指定地址,而send
和recv
則沒有,那么他們的地址是在那里指定的呢,答案就在於connect
!!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ocklen_taddrlen);
在udp編程中,如果你只往一個地址發送,那么你可以使用send
和recv
,在使用它們之前用connect
把它們的目的地址指定一下就可以了。connect
函數在udp
中就是這個作用,用它來檢測udp
端口的是否開放是沒有用的。下面是ntpclient
中的代碼
struct sockaddr_in sa_dest; bzero((char *)sa_dest, sizeof(*sa_dest)); sa_dest->sin_family = AF_INET; if (StuffNetAddr(&(sa_dest->sin_addr), host)) return 1; sa_dest->sin_port = htons(port); if (connect(usd, (struct sockaddr *)&sa_dest, sizeof(sa_dest)) == -1) { perror("connect"); return 1; } return 0;
除非套接口已連接,否則異步錯誤是不會返回到UDP套接口的,我們確實可以給UDP套接口調用connect,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與TCP連接大相徑庭:沒有三路握手過程。
相反內核只是檢查是否存在立即可知的錯誤(例如一個顯然不可達的目的地),記錄對端的IP地址和端口號(取自傳遞給connect的套接口地址結構),然后立即返回到調用進程。
對於已連接UDP套接口,與缺省的未連接套接口相比,發生了三個變化:
- 我們再也不能給輸出操作指定宿IP和端口號,也就是說我們不使用sendto,而改用write或send,寫到已連接UDP套接口上的任何內容都自動發送到由connect指定的協議地址(例如IP地址和端口號)
- 我們不必使用
recvfrom
以獲悉數據報的發送者,而改用read,recv或recvmsg,在一個已連接UDP套接口上由內核為輸入操作返回的數據 報僅僅是那些來自connect所指定協議地址的數據報。目的地為這個已連接UDP套接口的本地協議地址,發源地卻不是該套接口早先connect到的協 議地址的數據報,不會投遞到該套接口。這樣就限制了一個已連接UDP套接口而且僅能與一個對端交換數據報。 - 由已連接的UDP套接口引發的異步錯誤返回給他們所在的進程。
相反我們說過未連接UDP套接口不接收任何異步錯誤給一個UDP套接口多次調用connect擁有一個已連接UDP套接口的進程可以為下列2個目的之一:
- 指定新的IP地址和端口號;
- 斷開套接口
第一個目的(即給一個已連接UDP套接口指定新的對端)不同於TCP套接口中connect的使用:對於TCP套接口,connect只能調用一次。
為了斷開一個已connect的UDP套接口連接,我們再次調用connect時把套接口地址結構的地址簇成員(sin_family)設置為AF_UNSPEC。
這么做可能返回一個EAFNOSUPPORT
錯誤,不過沒有關系。
使得套接口斷開連接的是在已連接UDP套接口上調用connect的進程。
有如下的一些好處:
- 選定了對端,內核只會將幫定對象的對端發來的數據報傳給套接口,因此在一定環境下可以提升安全性;
- 會返回異步錯誤,如果對端沒啟動,默認情況下發送的包對應的ICMP回射包不會給調用進程,如果用了connect,嘿嘿
- 發送兩個包間不要先斷開再連接,提升了效率。
做個實驗測試下吧
先弄個UDP回射服務器,把所有收到的數據報回射回去:
int main() { int sockListener, nMsgLen; char szBuf[1024]; struct sockaddr_in addrListener; socklen_t addrLen; addr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bzero(&addrListener, sizeof(addrListener)); addrListene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Listener.sin_port = htons(8000); if ((sockListener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 -1) { perror("error in getting a socket"); exit(1); } if (bind(sockListener, (struct sockaddr *)&addrListener, sizeof(addrListener)) == -1) { perror("bind a listener for a socket"); exit(2);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Client; cout << "start listenning" << endl; while (true) { nMsgLen = recvfrom(sockListener, szBuf, 1024, 0, (struct sockaddr *)&addrClient, &addrLen); if (nMsgLen > 0) { szBuf[nMsgLen] = '\0'; cout << "send back:" << szBuf << endl; sendto(sockListener, szBuf, nMsgLen, 0, (struct sockaddr *)&addrClient, addrLen); } } }
再寫個客戶端,綁定個端口,再連接服務器端。隨時接受鍵盤輸入並發送到服務器端,隨時接受端口到來的數據並打印。如果沒有連接 ,發送到此端口的數據會被接受,但是調用connect后會怎樣呢?
int main() { int sockClient, nMsgLen, nReady; char szRecv[1024], szSend[1024], szMsg[1024]; struct sockaddr_in addrServer, addrClient, addrLocal; socklen_t addrLen; fd_set setHold, setTest; 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addr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bzero(&addrServer, sizeof(addrServer)); 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erve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8000); addrLocal.sin_family = AF_INET; // bind to a local port addrLocal.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addrLocal.sin_port = htons(9000); if (bind(sockClient, (struct sockaddr *)&addrLocal, sizeof(addrLocal)) == -1) { perror("error in binding"); exit(2); } if (connect(sockClient, (struc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addrServer)) == -1) { perror("error in connecting"); exit(1); } FD_ZERO(&setHold); FD_SET(STDIN_FILENO, &setHold); FD_SET(sockClient, &setHold); cout << "you can type in sentences any time" << endl; while (true) { setTest = setHold; nReady = select(sockClient + 1, &setTest, NULL, NULL, NULL); if (FD_ISSET(0, &setTest)) { nMsgLen = read(0, szMsg, 1024); write(sockClient, szMsg, nMsgLen); } if (FD_ISSET(sockClient, &setTest)) { nMsgLen = read(sockClient, szRecv, 1024); szRecv[nMsgLen] = '\0'; cout << "read:" << szRecv << endl; } } }
最后來個“第三者”,向第二個的端口發數據報。看她會不會成為忠貞的感情守護人:
int main() {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struct sockaddr_in addrServer; char szMsg[1024]; int sockClient; 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erve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9000); 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while (true) { static int id = 0; snprintf(szMsg, sizeof(szMsg), "this is %d", id++); sendto(sockClient, szMsg, strlen(szMsg), 0, (struc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addrServer)); sleep(1); } }
現運行第一個程序,再運行第三個程序,然后運行第二個程序。
服務器端:
第二個程序:
實現結果證明,第二個程序調用connect后,不接收第三個程序發來的數據包。
udp客戶端 用不用 bind 的區別
原文: https://blog.csdn.net/u012803067/article/details/79404480
無連接的socket的客戶端和服務端以及面向連接socket的服務端通過調用bind函數來配置本地信息。使用bind函數時,通過將my_addr.sin_port置為0,函數會自動為你選擇一個未占用的端口來使用。
Bind()函數在成功被調用時返回0;出現錯誤時返回"-1"並將errno置為相應的錯誤號。需要注意的是,在調用bind函數時一般不要將端口號置為小於1024的值,因為1到1024是保留端口號,你可以選擇大於1024中的任何一個沒有被占用的端口號。
有連接的socket客戶端通過調用Connect函數在socket數據結構中保存本地和遠端信息,無須調用bind(),因為這種情況下只需知道目的機器的IP地址,而客戶通過哪個端口與服務器建立連接並不需要關心,socket執行體為你的程序自動選擇一個未被占用的端口,並通知你的程序數據什么時候打開端口。(當然也有特殊情況,linux系統中rlogin命令應當調用bind函數綁定一個未用的保留端口號,還有當客戶端需要用指定的網絡設備接口和端口號進行通信等等)
總之:
- 需要在建連前就知道端口的話,需要 bind
- 需要通過指定的端口來通訊的話,需要 bind
具體到上面那兩個程序,本來用的是TCP,客戶端就不用綁定端口了,綁定之后只能運行一個client的程序屬於自己人為設定的障礙,而從服務器那邊得到的客戶機連接端口號(是系統自動分配的)與這邊客戶機綁定的端口號根本是不相關的,所以客戶端綁定也就失去了意義。
首先,服務器和客戶端都可以bind,bind並不是服務器的專利。
客戶端進程bind端口: 由進程選擇一個端口去連服務器,(如果默認情況下,調用bind函數時,內核指定的端口是同一個,那么調用多個調用了bind()的client程序,會出現端口被占用的錯誤)注意這里的端口是客戶端的端口。如果不分配就表示交給內核去選擇一個可用端口。
客戶端進程bind IP地址:相當於為發送出去的IP數據報分配了源IP地址,但交給進程分配IP地址的時候(就是這樣寫明了bind IP地址的時候)這個IP地址必須是主機的一個接口,不能分配一個不存在的IP。如果不分配就表示由內核根據所用的輸出接口來選擇源IP地址。
一般情況下客戶端是不用調用bind函數的,一切都交給內核搞定,YES!
服務端進程bind端口:基本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個服務器啟動時(比如freebsd),它會一個一個的捆綁眾所周知的端口來提供服務,同樣,如果bind了一個端口就表示我這個服務器會在這個端口提供一些“特殊服務”。
服務端進程bind IP地址:目的是限制了服務端進程創建的socket只接受那些目的地為此IP地址的客戶鏈接,一般一個服務器程序里都有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 只是針對IP4,IP6代碼不太一樣
這樣一句話,意思就是:我不指定客戶端的IP,隨便連,來者不拒!
總之只要你bind時候沒有指定哪一項(置為0),內核會幫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