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內存,我們都會想到PC,對於單片機或者arm來說也是存在內存的,簡單的理解是:內存嘛……就是存放東西的地方,只不過這個東西是數據而已,好了,還是把重點放在mcu上面,對於一款mcu來說,在性能描述的時候都會告訴sram,flash的容量大小,對於初學者來說,也不會去考慮和理會這些東西,拿到東西就只用。其實不然,這些量都是十分重要的,仔細想想,代碼為什么可以運行,代碼量是多少,定義的int、short等等類型的變量究竟是怎么分配和存儲的,這些問題都和內存有關系。
首先單片機的內存可以大小分為ram和rom,這里就不再解釋ram和rom的區別了,我們可以將其等效為flash和sram,其中根據flash和sram的定義可得,flash里面的數據掉電可保存,sram中的並不可以,但是sram的執行速度要快於flash,可以將單片機的程序分為code(代碼存儲區)、RO-data(只讀數據存儲區)、RW-data(讀寫數據存儲區)和ZI-data(零初始化數據區)。在MDK編譯器下可以觀察到在代碼中這4個量的值,如下圖1所示:
圖1:

圖2:

其中code和RO-data存儲在flash中,所以兩者之和為單片機中flash需要分配給它們的空間大小(並且等於代碼所生成的.bin文件大小),另外RW-data和ZI-data存儲在sram中,同樣兩者之和為單片機中sram需要分配給它們的空間大小。
另外,我們必然會想到棧區(stack)、堆區(heap)、全局區(靜態區)(static)、文字常量區和程序代碼區和上面所介紹的code、RO-data等的關系。
1、棧區(stack):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棧。 這些值是可讀寫的,那么stack應該被包含在RW-data(讀寫數據存儲區),也就是單片機的sram中。
2、堆區(heap):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 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可以理解,這些也是被包含在單片機的sram中的。
3、全局區(靜態區)(static):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程序結束后由系統釋放。這些數據也是可讀可寫的,和stack、heap一樣,被包含在sram中。
4、文字常量區: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這里的。這些數據是只讀的,分配在RO-data(只讀數據存儲區),則被包含在flash中。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可以想象也是被包含在flash,因為對於MCU來說,當其重新上電,代碼還會繼續運行,並不會消失,所以存儲在flash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