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大框架的建立


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大框架的建立

首先看一下計算機大概體系。

一、計算機體系的三層結構

  軟件相當於靈魂,向計算機發出指令。如果計算機沒有運行軟件,那么這台計算機是不能操作的。計算機大體上是分為兩個部分:硬件和軟件。但是為了更清晰的理解,把軟件也大概分為了兩個部分。

​  計算機在大方面上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1. 應用程序。位於計算機的上層。比如QQ,微信等,都是我們在計算機上運行的程序。
  2. 操作系統。位於計算機體系中間層。比如win7,mac等,也是屬於軟件部分,但是操作系統是直接和計算機硬件打交道的,一般我們說的重裝系統就是這個操作系統。
  3. 計算機硬件。位於計算機體系的底層。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機器各樣的零件。

二、計算機硬件的三大核心

​  計算機硬件的核心一共有三種分別是cpu、存儲器、I\O設備。

下面逐條分析。

2.1 cpu

  cpu是計算機的最最核心的硬件,相當於人的大腦,在接到軟件下發的指令之后,向計算機各個部位發送指令,統籌協調各個部位的運轉,共同完成下達的任務。

2.1.1 cpu內的指令集

​  cpu內含有豐富的指令集,軟件下達的指令,會對比cpu內的指令集然后在去實現對應的功能。指令集分為兩種:

  1. 精簡指令集(SISC)。每一個指令都能實現簡單的功能,執行效率高,一般手機上使用這種cpu.
  2. 復雜指令集(CISC)。每一個指令實現的功能較為復雜,相比較精簡指令集,容易出錯,執行效率較低,但是使用較為簡單方便,一般用於電腦。

2.1.2 x-86 64位是什么意思呢

​  cpu在最開始被研究出來的所起的一種系列的名字, 然后后來就一直稱為x-86。知道大概就可以吹了,不要過分深究,我也就知道這么多。

​  那么64位呢?就是說cpu一次從內存中取出來的二進制位數。32位,就是cpu一次取出32位二進制,現在32位基本淘汰了,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64位的,而且64位還可以運行32位,會在前面補32個0.

2.1.3 cpu的內部構造

​  cpu內部有三種部件:

  1. 控制器。這是計算機最核心的功能,是計算機的司令部,控制各個硬件的運行。

  2. 運算器。只進行邏輯相關的運算和數學運算。

  3. 寄存器。屬於內存,L1級別,但是在cpu內部,是采用與cpu相同的材質制成的,存放有cpu下步非常急需的變量等,存在的意義是為了加快運行速度。

  高度緩存也是內存的一種,屬於L2級別,造價昂貴。有的位於cpu內部,有的位於外部,有三種級別的緩存。

2.1.4 cpu的兩種狀態

  cpu在運行的時候有兩種工作狀態:

  1. 內核態。此時cpu上運行的是操作系統。可以操控計算機的硬件和運算相關的指令。
  2. 用戶態。此時cpu上運行的是應用程序。不能操控計算機硬件。

  cpu的工作狀態在兩者之間頻繁切換,當我們運行程序時,處於用戶態,但是一旦涉及到需要操控計算機硬件 ,那么計算機就會切換到內核態。

2.2 存儲器

​  存儲器分為寄存器、高速緩存、內存和外存等,功能也有多不同,我們主要說內存。

2.2.1 內存

​  理論上來說,cpu可以直接與硬盤進行溝通,但是運行速度太慢,就在中間加個內存。內存中的數據斷電就會消失,不能永久保存。

2.2.2 內存被稱為主存

​  程序的運行一般都先從硬盤里讀取到內存,然后cpu提取到內存中的指令,然后開始運行,再講運行結果返回給內存。同樣地,輸入設備等的信息都需要通過內存,然后在由cpu運行。所以,內存是溝通cpu和硬盤等的必經之路,所以稱之為內存。

2.2.3內存的分類

​  內存主要分為RAM和ROM。

  1. RAM。可讀可寫的內存。
  2. ROM。可讀不可寫。在生產出來的時候已經由廠商制定好了。上面存放有BIOS系統,保證電腦在還沒安裝操作系統的時候能有個基本的輸入輸出的操作。

2.2.4 CMOS

​  CMOS也是屬於內存RAM的一種,耗電量極低,且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上面存放一些基本的配置信息,如時間等,電腦開機以后的時間之所以准確就是因為CMOS的原因。接下來在計算機的啟動會詳細講解。

2.2.5硬盤

​  計算機的文件是保存在硬盤上的,硬盤上的數據被讀取到內存上,然后cpu進行分析、識別、執行。所以,運行順序是:硬盤》內存》cpu》內存》硬盤。硬盤的運行時間長主要是因為尋找數據的時間,被稱為IO延遲。

​  IO延遲 = 平均尋道時間+平均延遲時間

​  平均尋道時間:機械手臂在硬盤上的不同磁道中發現數據所在磁道的時間。

​  平均延遲時間:是尋找所在磁道中該數據位置的時間,平均累計為半圈。

3.輸入輸出設備

  顧名思義,就是輸入設備及輸出設備,是計算機從外界獲取和顯示數據的設備。

  1. 輸入設備:鼠標鍵盤等。
  2. 輸出設備:打印機、顯示屏等。

三、計算機是如何啟動的

​  前面已經知道計算機的三層體系了,分別是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我們已經知道計算機是通過按開機鍵,然后就會顯示操作系統的界面,那么,在這中間,又經歷了什么呢?

3.1 BIOS

​  這時候要說一下BIOS ,當我們打開一個裸機,然后會出現一個類似於藍白色(各個廠商不同,界面不同)的基本界面,只能進行一些鍵盤的輸入,這個系統就是BIOS,存放在ROM中,就相當於內存。在這個時候BIOS就起到了操作系統的作用,然后會去CMOS讀取一些配置信息。

  這是對應的關系

裸機的三大核心 計算機
CPU CPU
ROM(存放BIOS) 內存
CMOS 硬盤

3.2 計算機的啟動流程

​  這個時候就可以講一下計算機的啟動流程了,注意:即使計算機裝完系統,計算機開機依然要經歷BIOS的階段,因為這是計算機出廠就已經確定的過程。

  1. 計算機通電。

  2. 啟動BIOS系統,檢查計算機設備。

  3. BIOS讀取CMOS中的一些配置信息,選擇啟動設備。

  4. 從啟動設備中讀取第一扇區的內容,稱為MBR,內部含有分區信息。

  5. 根據分區信息,讀入bootloader裝載模塊,啟動操作系統。

  6. 操作系統詢問BIOS獲得配置的信息。檢查每種設備的驅動程序是否存在,檢測完畢會調入內核,然后初始有關的表格,傳進已經設定好需要的進程,並在終端啟動登陸程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