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載荷力載荷 分析


1. 問題描述

有一長條狀的鋼條,中間被鑽了一個直徑5mm的孔,試分析在左端固定,有端拉力500Pa狀態下,孔周圍的受力狀態。采用子模型的方法。
彈性模量: 2.1E11 Pa
泊松比: 0.3
密度: 7800 kg/m3
熱膨脹系數: 2E-5

2. 有限元模型准備

幾何建模和網格划分
按照問題中的參數,建立幾何模型,並划分網格,如下圖所示。

創建step

  • Create step: Static , General
  • Nlgeom :On,Time period:0.2
  • Incrementation:Automatic;Max number of increments:1000;Increment size:(Initial:0.001)、(Minimum:2E-6)、(Maximum:0.2)。
    時間設置要考慮載荷的周期性。

Interaction
使用集中載荷加載時,需要建立耦合約束;Create Constraint:Type:Coupling,然后選擇參考點和右端面。耦合類型采用Kinematic。

載荷加載

  • 左端固定:Create Boundary Condition
  • 右端加載載荷:載荷可以使用兩種方法,一種是Coupling,即建立參考點,然后讓右端面與參考點耦合;另一種是直接使用面分布載荷Pressure,幅值設置和載荷設置如下圖所示。

結果

某點的應力隨時間的變化

2. 等向硬化分析

其它設置不變,僅需更改材料參數模型。

2.1 導入數據

由於引伸計的限制,一般拉伸樣件測試的是工程應力與工程應變,需要轉化為真實應力與真實應變曲線,才能用於材料的有限元分析的材料定義。

  • 右鍵模型樹下的Calibration節點,然后選擇“Create”,並輸入名稱,此處采用默認名稱。
  • 雙擊Calibration節點下的Data Sets節點,彈出參數設置表格,然后將拉伸測試得到的數據導入;
  • 點擊Import Data Set按鈕,然后選擇數據文件“w_inelast_plastic_data.txt”;並設置讀取的選項,此處選擇真應力。

2.2 參數擬合

各向同性硬化數據擬合

  • 雙擊Behavior節點,之后選擇Elastic Plastic Isotropic,采用默認名稱,確定后彈出Edit Behavior界面;

  • 選擇上述文件中的Data set

  • 輸入Yield Point(9.5e-4,200e6)

  • 然后調節Plastic Point,滑動條在Max和Min之間滑動,調整數據的疏密,此處拉到最大值。

  • 在泊松比填入0.3,最下側的材料選擇Steel,點擊OK

  • 擬合 材料參數如下圖所示。

  • 切換到Property模塊下,發現steel的材料參數已經改變。一定要刪除最后一行相同的數據

3. 隨動硬化分析(Bilinear Kinematic hardening)

3.1 參數提取

線性隨動硬化模型是簡單的采用硬化模量來定義硬化效應的模型,其通過兩個點來定義,第一個為材料的屈服點,第二個為材料硬化結束時點最高點。

3.2 修改硬化模型參數

  • 復制上述模型,然后更名為suidong
  • 刪除steel表格中的數據,並Plastic 的hardening改為“Kinematic”
  • 在表格中填入數據(2E8,0)、(1.237E9,0.05411)

4. 混合硬化分析

各向同性硬化模型描述的是屈服面的擴張,隨動硬化模型描述的是屈服面的移動,而混合硬化模型描述的是含屈服面的擴張又包含屈服面位置的改變。

4.1 修改模型

  • 復制上述模型,然后更名
  • 刪除steel表格中的數據,並Plastic 的hardening改為“Combined”,Data Type為Parameters。
  • 在表格中填入數據(2E8,255E8,81)
  • 在Suboption中選擇Cyclic Hardening,在彈出的新窗口選擇Use parameters,輸入Equiv Stress=2E8,Q-infinity=8E8,Hardening Param b=0.94

參考資料

【1】《Abaqus分析之美》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