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擊返回:自學N-Compass之路
nCompass功能使用--數據表格
1. 利用數據表格分析數據
1.1 編輯數據表格內的選項卡介紹
選項卡《選擇維度》:
- 應用: 應用/應用組/域名/URL
- 站點: 站點/站點組/客戶端站點/服務端站點/客戶端站點組/服務端站點組
- IP : IP/服務端IP/客戶端IP/IP通訊對/服務端口/客戶端口/服務端IP端口/XFF-IP
- 采集點:探針名稱/Vxlan ID/租戶/租戶組/Vlan/內層vlan/數據中心
- 其他 : MPLS標簽/Qos/網絡位置/三層協議類型/四層協議類型/MAC地址/MAC地址_服務端/MAC地址_客戶端/MAC廠商/MAC廠商_服務端/MAC廠商_客戶端/國家/省份/城市/運營商/運營商_客戶端/國家_服務端/國家_客戶端/省份_服務端/省份_客戶端/城市_服務端/城市_客戶端/VTEP1/VTEP2/VTEP1_ID/VTEP2_ID/YARA規則/應用順序號/IP版本
選項卡《選擇指標》:
- 網絡流量:總包數/流入包數/流出包數/總流量/流入流量/流出流量/總PPS/流入PPS/流出PPS/小包占比/大包占比/中包占比/站點帶寬/站點流出利用率/站點流出利用率/客戶端數量/應用數量
- 網絡性能:客戶側丟包率/服務測丟包率/客戶端網絡時延/服務端網絡時延/重傳時延/客戶端重傳時延/服務端重傳時延/客戶端重傳數/服務端重傳數/客戶端傳輸時延/服務端傳輸時延/客戶端性能延時/服務端性能延時/網絡評分
- 網絡連接:活動會話數/建連成功率/建連失敗率/SYN包數量/SYNACK包數量/建連服務端失敗/建連服務端重置/建連服務端無響應/服務端隊列不足/建連服務器端失敗-其他/建連客戶端失敗/端口復用/客戶端重傳次數不足/建連客戶端失敗=其他/建連客戶端無響應/客戶端Reset/服務端Reset/建連客戶端重傳/建連服務端重傳/服務端拆連請求數/客戶端拆連請求數/中間人攻擊次數/建連探測/建連異常-SYN/建連異常-SYNACK/拆連個數/TCP評分
- 應用性能:訪問量/TCP建連時間/應用相應時間/用戶體驗時間/峰值響應時間/首包時延/客戶端網絡時延/服務端網絡時延/客戶端重傳時延/服務端重傳時延/響應快/響應慢/響應超時/拆連超時次數/健康度評分/應用評分
- 主機性能:服務端小窗口/客戶端小窗口/服務端小窗口時延/客戶端小窗口時延/TCP窗口時延/客戶端凈荷/服務端凈荷/支持SACK的會話數/應用無響應/客戶端最小MSS/服務端最小MSS/客戶端SACK分段/服務端SACK分段/服務器評分
- 區間指標: 峰值流入PPS/峰值流出PPS/峰值活動會話數/峰值新建會話數/峰值建連會話數/峰值建連請求數/平均網絡時延/平均丟包率/平均建連成功率/峰值流出利用率/峰值流出利用率/峰值流出利用率時間/峰值流出利用率時間/峰值吞吐量/流出利用率>=70%流出利用率<50%流出利用率50%~70%/流入利用率>=70%流入利用率<50%/流入利用率50%~70%/平均流出利用率
1.2 兩種添加維度的比較
- 一種在接口數據包右鍵直接----添加維度(只針對某一個接口數據)
- 一種在右側按鈕直接----修改維度(針對所有接口數據)
1.3 對比曲線圖
按住Ctrl健選擇兩個數據指標,右側按鈕“對比曲線圖”直接進行對比。 如下圖顯示出兩個接口的總吞吐量的對比曲線圖。
1.4 對數據通訊對直接下載數據包
1.5 對數據通訊對數據包直接分析(ncompass內置分析模板)
1.5 數據通訊對,數據顯示時,選項卡
- 修改時間: 查看時間,顆粒度1min、5min、1h
- 開啟基線: 基線上下線,默認關閉
- 數據表格: 直接跳轉到數據表格
- 圖表類型: 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區域圖
- 智能分析: 可編寫腳本,實現自動化分析
- 趨勢預測: 基礎(預測時間、時間顆粒度、歷史數據、數據模型、指標)。(其中可以過濾維度。)
1.6 對數據進行篩選 (篩選維度或者篩選指標)
針對下面數據,只想看到“網絡時延”>50ms 的數據,就需要采用篩選功能。
由於“網絡時延”是指標, 所以選擇右上角“編輯”---“篩選指標” 。
2. 數據表格的使用場景
2.1 場景一:過濾網絡中開啟了高危端口的服務器,並列出訪問高危端口的客戶端(高危端口包括:TCP 23,119,135,137,138,139,143,445)
”修改指標“---”過濾維度“----添加服務端口
此時維度卻沒有”服務端口“, ”修改維度“----IP---添加”服務端口“
現在要查看出訪問高危端口的客戶端。
- 全局添加客戶端方式: 右側 “修改維度”----IP---添加“客戶端端口”(見下面例子)
- 針對某一個通訊對添加客戶端方式: 通訊對右鍵 “添加維度”----IP---添加“客戶端端口”
2.2 找出網絡進行端口掃描的主機。
端口掃描特征,客戶端會嘗試訪問很多應用。
“應用數量”表示客戶端一共訪問了服務器的服務端口數量。
按“應用數量”排序之后:
SYN包數量很多,但是新建連會話數量確實0,很大概率就是在做掃描。
是否有更精准的辦法確認掃描行為?
更詳細的篩選功能,采用指標表達式: 應用數量>100 and (SYN包數量>新建會話數*100) and 建連探測=0
2.3 找出所有121.0.0.0/8和122.0.0.0/8互訪的所有通訊對,並統計兩個網段間互訪流量的大小。
思考這個問題容易出現誤區:
- 如果直接采用IP作為過濾維度,客戶端IP和服務端IP均會在通訊對列出來;
- 如果再用客戶端IP,服務端IP作為過濾維度,但是這樣就會是單一方向數據。
采用維度表達式:({客戶端ip,等於,121.0.0.0/8} and {服務器ip,等於,122.0.0.0/8})or({客戶端ip,等於,122.0.0.0/8} and {服務器ip,等於,121.0.0.0/8})
維度表達式的用法說明:
1. { } 用於一個過濾,相當於
2. [ ] 用於匹配條件內部多個值,相當於
3. ( )用於or、and表達式中的組件,括號內的表達式優先執行,以下兩個表達式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 ({服務端口,等於,443} and {服務器ip,等於,10.59.0.37})or {服務端ip,等於,10.59.0.39}
- {服務端口,等於,443} and({服務器ip,等於,10.59.0.37} or {服務端ip,等於,10.59.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