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Code中C/C++的環境配置


  Visual Studio Code 的功能十分強大,但是對我這種小白不是很友好,它和其它的集成開發工具不同,Visual Studio Code (以下簡稱VS)自身其實僅僅是一個編輯器,

  是不具備編譯代碼和運行代碼的功能的,它只有與其他語言的編譯器和自身各種各樣強大的擴展結合起來才稱的上是開發工具,所以我們自己需要自己手動的來配置它的編譯環境,

  以下就是我對配置VS下C/C++開發環境所做的一個小教程。

  

  1,下載MinGW編譯器

    地址: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mingw-w64/

    注意點:需要根據自己電腦的位數來下載

 

  2,下載Visual Studio Code

    官網下載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alt-downloads

    注意點:需要根據自己電腦的系統和位數進行下載  

  

 

  3,配置環境變量

    有開發經驗的小伙伴們應該都不陌生,在我們日常使用的一些的開發工具中,經常需要配置環境變量,例如CodeBlocks、Idea、Notepad++等,

    和我們平常配置環境變量的步驟類似,下面是配置環境變量的基本步驟。具體步驟還請自行百度,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4,安裝C/C++擴展

    進入安裝好的VS后,我們接下來安裝C/C++的擴展,VS中的擴展就好比谷歌瀏覽器的插件一樣,十分強大,這也是為什么VS可以用作這么多語言的編輯器的原因,我們先找到左側最下面的四個小方塊,

    然后點擊進入搜索擴展的界面,直接輸入關鍵字C就會出來我們所需要安裝的擴展,具體界面如下:

   

 

5,配置C/C++代碼的.vscode文件,這是我們本教程的重難點

  5.1,在你寫代碼的地方新建一個文件夾也可以在桌面新建,注意文件夾名稱不要用中文,我新建的文件夾名稱為CPPSPACE;

  5.2,通過VS來打開你剛剛新建好的那個文件夾,我們可以在VS中找到剛剛新建的文件夾,也可以直接將新建的文件托向VS,就像我們平時將要刪除的文件托向回收站那樣;

  具體界面如下:

  

 

  5.3,接着我們在剛剛新建的文件夾的目錄下再新建一個后綴為.cpp的C++文件,注意文件名稱不要使用中文;

  

  以下是.cpp源文件的測試代碼,你可以將它復制到源文件中,最后可以通過測試代碼的運行結果來判斷編譯環境是否配置成功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Hello World!";
    
    return 0;
}

 

  5.4,點擊左邊倒數第二個想蟲子一樣的按鈕來進行調試;

  

  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我們需要選擇第一個

  

  選擇完之后,又會彈出一個對話框,我們還是選擇第一個

  

   然會VS就會自動新建一個名為launch.json的文件

  

  現在我們需要將剛剛新建的那個文件launch.json的代碼修改為以下代碼;

{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gdb) Launch",    // 配置名稱,將會在啟動配置的下拉菜單中顯示
            "type": "cppdbg",         // 配置類型,這里只能為cppdbg
            "request": "launch",    // 請求配置類型,可以為launch(啟動)或attach(附加)
            "program": "${workspaceRoot}/${fileBasenameNoExtension}.exe",// 將要進行調試的程序的路徑
            "args": [],                // 程序調試時傳遞給程序的命令行參數,一般設為空即可
            "stopAtEntry": false,     // 設為true時程序將暫停在程序入口處,一般設置為false
            "cwd": "${workspaceRoot}",// 調試程序時的工作目錄,一般為${workspaceRoot}即代碼所在目錄
            "environment": [],
            "externalConsole": true,// 調試時是否顯示控制台窗口,一般設置為true顯示控制台
            "MIMode": "gdb",
            "miDebuggerPath": "D:\\CodeBlocks\\MinGW\\bin\\gdb.exe",// miDebugger的路徑,注意這里要與MinGw的路徑對應
            "preLaunchTask": "g++",    // 調試會話開始前執行的任務,一般為編譯程序,c++為g++, c為gcc
            "setupCommands": [
                {
                    "description": "Enable pretty-printing for gdb",
                    "text": "-enable-pretty-printing",
                    "ignoreFailures": true
                }
            ]
        }
    ]
}

  注意點:修改之后我們還需要注意代碼"miDebuggerPath":后面的路徑為你自己在你電腦上所安裝的那個mingw中的bin所在的目錄,而不一定是我這個代碼中所寫的目錄,還有一個注意點

  是后面的路徑中文件名稱之間的連接符號是  \\  ,注意不要寫錯了;

 

  5.5,找到我們最開始在5.1步中新建的文件夾,也就是我自己新建的CPPSPACE文件夾,在下面新建一個名為tasks.json的文件,在將下面的代碼復制進去;

{
    "version": "2.0.0",
    "command": "g++",
    "args": ["-g","${file}","-o","${fileDirname}/${fileBasenameNoExtension}.exe"], // 編譯命令參數
    "problemMatcher": {
        "owner": "cpp",
        "fileLocation": ["relative", "${workspaceRoot}"],
        "pattern": {
            "regexp": "^(.*):(\\d+):(\\d+):\\s+(warning|error):\\s+(.*)$",
            "file": 1,
            "line": 2,
            "column": 3,
            "severity": 4,
            "message": 5
        }
    }
}

  復制進去后的樣子

   

 

  5.6,最后,我們就可以調試代碼了,找到我們的.cpp源文件設置斷點,注意VS在運行完代碼之后窗口會一閃而過,所以我們當前可以通過設置斷點來查看具體效果,

    設置斷點的方法就是在行號旁邊單擊一下旁邊會出現小紅點,這樣就設置成功了。

  

  如果最后出現以下畫面就代表你C和C++的環境配置就配置成功了!

  

 

6,C程序的演示

  以上演示的是C++的程序運行過程,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該站點文件夾中新建一個C的源文件,例如我再新建一個源文件text1.c,

  

  該程序的測試代碼如下:

   

   運行之后的結果如下:

  

 

  7,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配置Visual Studio Code中C/C++的開發環境的一個總結,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同時如果在配置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也歡迎私信!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