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復位電路仿真分析


I 單片機復位概述

1.1 復位機理

  引腳RST保持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

1.2 電路原理

  電容剛接入電路時相當於短路,電容處於充電狀態;當電容兩極板充滿電量后,電容相當於斷路狀態。根據電容充電時間效應,通過改變電容值及接入電阻值的大小,從而滿足一定時長的高電平輸出。

1.3 復位方式

圖1復位電路圖

1.3.1 上電復位

  上電瞬間,電容充電電流最大,電容相當於短路,RST端為高電平,自動復位;電容兩端的電壓達到電源電壓時,電容充電電流為零,電容相當於開路,RST端為低電平,程序正常運行。

1.3.2 手動復位

  首先經過上電復位,當按下按鍵時,RST直接與VCC相連,為高電平形成復位,同時電解電容被短路放電;按鍵松開時,VCC對電容充電,充電電流在電阻上,RST依然為高電平,仍然是復位,充電完成后,電容相當於開路,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

II 系統分析

2.1 模型簡化

  如圖2,模型可簡化為圖示電路,其中,系統參數為C1和R2,系統控制輸出量為,以電源接入為初始狀態,即,對模型進行建模分析。

設定單片機的晶振為12MHZ,則兩個機器周期為2ms。

 

圖2簡化系統模型

2.2 模型假設

  假設電路中的電阻阻值忽略不計;

  假設電平變化為理想電平模式,即>1.5V為高電平,輸出為1;<1.5V為低電平,輸出為0。

2.3 微分方程

III 系統求解

3.1 微分方程求解

3.1.1 近似解

clear,clc t0=0; tN=0.5;%單位為s h=0.001; t=t0:h:tN; N=length(t); j=1; y0=5; for j=1:N tn=t0+h; k1=rk4(t0,y0); k2=rk4(t0+h/2,y0+h*k1/2); k3=rk4(t0+h/2,y0+h*k2/2); k4=rk4(t0+h,y0+h*k3); yn=y0+(h/6)*(k1+2*k2+2*k3+k4); yy(j)=yn; if yy(j)>=1.5 y(j)=1; else y(j)=0; end t0=tn; y0=yn; j=j+1; end t=0:h:tN; figure(1) plot(t,yy,'r') title('figure of RK_4 method') xlabel('Time (s)') ylabel('Value (y)')

圖3 近似解曲線圖

figure(2) plot(t,y,'b') title('figure of Urst') xlabel('Time (t)') ylabel('Value (U)') axis([0 0.5 -0.1 1.1])

圖4 電平模擬圖

 

 

3.1.2 解析解

  由方程

圖6 電平與時間關系圖

  由圖6可知,當t<0.12s時,輸出為電平1,當t<0.12s時,輸出為電平0.高電平持續時長大於2個機器周期。

(2)關於CR參數選取:

  CR的取值與時長有直接關系,CR的取值有兩種方式,其一,采用經驗法,即模仿已有電路取相近值,再通過取增量進行仿真微調;其二,采用函數法,即根據上述方程,計算CR與時長的關系,從而根據t精准調節CR乘積值。

 

 

3.2.2 軟件仿真

  利用Multisim對該電路進行仿真,如下圖:

圖7 電路仿真原理圖

  設定相應的值,可以通過觀察示波器顯示電平的變化。由圖8可知,當電平從5V下降到1.5V時,用時0.12s。

圖8 示波器仿真圖象

 

四、結論

  由上述分析可知,當采用RC電路復位時,復位引腳電平與時間的關系式為:,經過仿真,可以發現,調整不同的CR值,可以得到不同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如果單片機晶振為12MHZ,那么復位電路的CR值可根據關系式進行調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